正文
黄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摘要)
(2007年6月)
一、“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和环境形势
㈠“十五”环境保护工作成就
1. 我市“十五”环保计划指标从总体上看基本合理,大部分执行情况正常。环境保护的国策地位日益巩固提高。“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多数得以实现,“十五”指标33项,完成18项,55%实现了预定目标。
2.污染物总量得到控制,环境质量基本稳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减缓。 “十五”我市GDP以年均11.8%的高速度增长,但污染物排放总量并未同步增长。7项主要污染物中的烟尘、六价铬、氨氮、固废(排放量)分别下降了29%、5.2%、18%和100%。由于结构性矛盾,COD(化学需氧量)、SO2(二氧化硫)和粉尘突破了指标,分别增加了14%、65%和1.5%,但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污染物排放强度在逐年降低。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部分指标开始向改善的方向转变(如市区二级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从2002年的254天增加到2005年的310天)。城市生态环境已表现出转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减缓。自然保护区建设获得了实质性进展。
3.污染防治能力增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区域环境整治取得明显进展。“十五”期间,与“九五”比较:工业废气处理能力增加了142%,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增加了24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了31个百分点。 市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了42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磁湖、青山湖水域、黄荆山塘口及生态等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4.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增多,环境投资效益增强。 “十五”实施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多达333个,其中重点工程23项(纳入国家、省重点4项),累计投入17.46亿元,占同期GDP1.23%,发挥出较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体现出较高的投资效益。
5.环境监管能力及执法水平不断提升
㈡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并呈增长趋势。煤耗量从2000年的297.16万吨猛增至2005年的621.5万吨,据预测“十一五”还将持续增长,废水中COD排放量增幅近15%,工业固废产生量年均增长6.8%。
2.未来的环境容量不足。磁湖、青山湖已无环境容量。SO2、PM10(可吸入颗粒物)在市区的容量已经饱和。环境质量面临降级威胁。市区湖泊BOD(生化需氧量)、氮、磷等主要指标长期超标,空气中PM10多年来难以达标,两项声环境指标一直处在超标状态。
3.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上未遏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资源禀赋不足,水耗和能耗强度处于中上等水平。产业结构调整艰难。今后五年矿业、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等传统产业仍是发展的重点,重污染型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奏效。
4.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存在 “老账未还,又欠新帐”现象。环境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执行性的环境法制尚待健全
㈢ “十一五”环境宏观预测
1.容量预测
预测全市主要水体环境容量:COD约为78383吨,总磷约为3363吨。空气中SO2的环境容量为8.90万吨,NO2(二氧化氮)为9.28万吨,PM10为15.67万吨。
2.总量预测
预计2010年,排向水环境的污染物总量分别为:COD61524.56吨,氨氮4569.96吨。排向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总量为:废气2431.00亿标立方米,SO28.21万吨,烟尘0.73万吨,粉尘8.36万吨。固体废物产生量为:工业固废1248.90万吨,生活垃圾50.95万吨。
3.质量预测
预计2010年:水环境中,保安湖、富水水质基本达标,长江、磁湖、大冶湖和青山湖要采取措施,控制总氮的排放。磁湖、青山湖还应限制总磷和氨氮的排放。空气质量中,黄石市区主要问题仍是PM10的达标,大冶市SO2、NO2可能超标,阳新县SO2需要控制。噪声环境中,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值为56.5分贝,市区交通噪声为71.4分贝,达标难度较大。
二、“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与指标
㈠“十一五”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到2010年,市区(城区)和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水平有所削减,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市区(城区)空气质量、全市主要地表水水质有所好转,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继续保持达标,农村饮水水质得到基本安全保障,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面积有所增加,自然保护区建设进一步规范,人居环境质量有所提升。
到2020年,全市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㈡ “十一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
我市“十一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见表1。
表1 黄石市“十一五”主要环境保护指标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2010年 | 指标属性 | ||||
黄石市 | 市区 | 大冶市 | 阳新县 | ||||
环境质量 | 黄石长江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 | 100 | 100 | 预期性 | ||
阳新富水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 | 100 | |||||
长江黄石段水质 | 类 | Ⅲ | 预期性 | ||||
市区主要湖泊水质达标率 | % | 85 | |||||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 | 天 | 292 | 280 | 295 | 预期性 | ||
酸雨发生频率 | % | 10 | 5 | 预期性 |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 % | 75 | 75 | 100 | 预期性 | ||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达标率 | % | 65 | 65 | 100 | 预期性 | ||
环境及核设施周围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 (待定) | 预期性 | |||||
总量控制 |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 万吨/年 | 3.22 | 1.60 | 1.09 | 0.53 | 约束性 |
氨氮排放总量 | 万吨/年 | 0.31 | 0.14 | 0.10 | 0.07 | 约束性 | |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 万吨/年 | 7.60 | 4.80 | 2.00 | 0.79 | 约束性 | |
烟尘排放总量 | 万吨/年 | 1.32 | 0.67 | 0.34 | 0.30 | 约束性 | |
工业粉尘排放总量 | 万吨/年 | 7.18 | 1.80 | 4.29 | 1.09 | 约束性 | |
固体废物排放总量 | 万吨/年 | 0.10 | 0.02 | 0.04 | 0.04 | 约束性 | |
污染防治 | 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 | 96 | 98.5 | 95 | 96.5 | 约束性 |
重点工业废气综合排放达标率 | % | 90 | 90 | 90 | 90 | 约束性 | |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 | % | 100 | 100 | 100 | 100 | 约束性 | |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60 | 60 | 60 | 60 | 约束性 |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75 | 80 | 70 | 70 | 约束性 | |
生态环境 | 森林覆盖率 | % | 40 | — | — | — | 约束性 |
重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 | % | 50 | 预期性 | ||||
环境经济 | 工业用水重复用水率 | % | 56 | 56 | 51 | 57 | 预期性 |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 % | 52 | 73 | 33 | 42 | 约束性 | |
单位GDP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2.2 | 约束性 | ||||
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例 | % | 1.5~2.0 | 1.5~2.0 | 1.5~2.0 | 1.5 | 预期性 | |
环境管理能力 | 环境监测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比例 | % | 100 | 100 | 100 | 100 | 预期性 |
环境监察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比例 | % | 100 | 100 | 100 | 100 | 预期性 |
三、“十一五”环境保护战略与主要任务
㈠“十一五”环境保护战略
1.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帐,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
——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方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保工作水平。
2.努力实行“五个坚持”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坚持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理顺环保体制
——坚持实行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加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
3.着力突出“八个重点”
——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促进我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饮水安全、水质改善、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以削减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以防治土壤(面源)、养殖业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以放射源和电磁源监管为重点,确保辐射安全。
——以实施环保工程项目为重点,着实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是“十一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必须从环境保护战略高度落实这关系到“十一五”目标实现的两大根本举措。
㈡“十一五”环境保护主要任务
我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八项主要任务:
1.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治理工程
立足市区主要污染大户,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一是华新水泥股份公司四、五号窑除尘改造工程。二是湖北新冶钢公司除尘改造工程。三是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209号炉除尘改造工程。四是黄石西塞电厂烟气脱硫工程。五是实施市区工业炉窑煤改气工程。六是铁山秀山地区水泥粉尘综合治理工程。
2.磁湖、青山湖水生态恢复、水质改善工程
一是继续实施“两湖”干线管网及二、三级管网截流工程,二是磁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三是 “两湖”退养还湖工程,四是 “两湖”清淤工程,五是 “两湖”换水工程。
3.黄荆山、长乐山生态修复工程
综合整治黄荆山、长乐山开山塘口。杜绝新开山塘口出现,有效改善两山区域的环境质量。
4.市区油烟、噪声综合治理工程
一是餐饮娱乐业油烟、噪声综合治理工程。二是新建餐饮娱乐业居民听证制度。三是中心城区禁鸣工程。
5.大冶湖、富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
一是实施红星湖污水截流工程。二是建设大冶市城区和阳新县兴国镇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是大冶湖、富河河道疏浚工程。四是富河饮用水源保护工程。五是大冶湖、富河流域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工程。
6.“三湖三山” 生态保护工程(三湖:保安湖、仙岛湖、网湖;三山:大众山、大泉沟、七峰山)
一是制订“三湖三山”生态保护规划。二是创建“三湖三山”省级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三是“三湖三山”综合整治工程。
7.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程
一是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二是钢渣综合利用工程。三是有色炉渣综合利用工程。四是振华化工铬渣综合利用工程。五是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
8.危险废物和放射源环境安全工程
一是加强危险废物和放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二是加强危险废物和放射源管理(处置)能力建设。建成黄石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现全市各类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三是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安全管理。
四、“十一五”环境保护措施与具体要求
㈠水环境保护
以饮水安全和流域治理为重点,保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地表水水环境质量基本达标;各水体污染物在2005年水平上有所削减;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国家标准;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得到加强。
1、饮水安全
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编制《黄石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控要从城市扩展到乡镇、从市区延伸到全市的重点地区。
⑵长江黄石段:划定和调整长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迁移附近码头;取消水源地排污口。
⑶富水:取消水源地的排污口,禁止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切实保证水源地水质安全。
⑷农村分散式水源地保护:保护农村水源地的饮水安全;大力推进农村改水工作,治理农村水源的工业、面源、养殖业污染,禁止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规模化养殖。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小型自来水厂,在地下水源水质较好的农村推广封闭式井水。
表2 “十一五”黄石市城市集中饮水源保护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水源地名称 | 项目内容 | 投资(万元) | 预期效果 |
1 | 花湖水厂水源保护区隔离设施建设 | 黄石市黄石港区文昌阁长江段 | 隔离围网3000米,绿化5万平方米 | 150 | 安全供水15万吨 至60万吨/日 |
2 | 凉亭山水厂水源保护区隔离设施建设 | 黄石市黄石港区沈家营长江段 | 隔离围网2000米,绿化2万平方米 | 80 | 安全供水24万吨/日 |
3 | 大冶钢厂水源保护区隔离设施建设 | 黄石市西塞山区冶钢长江段 | 隔离围网2000米,绿化1.5万平方米 | 70 | |
4 | 阳新县城水厂水源保护区隔离设施建设 | 富水阳新段 | 隔离围网3000米,绿化3万平方米 | 120 | 安全供水15万吨/日 |
5 | 沈家营长江水源段码头迁建 | 黄石市黄石港区沈家营长江段 | 拆迁水源地附近7座水运码头 | 2000 | |
6 | 青山湖城市排涝泵站迁建 | 黄石市黄石港区沈家营长江段 | 将泵站排涝管线迁移到下游安全江段 | 1000 | |
7 | 联海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及食品加工 废水、粪便污染治理及沼气利用 | 黄石市黄石港区文昌阁长江段 | 建A/O污水处理系统,年处理污水30万吨,利用沼气20万吨 | 800 | |
8 | 阳新县污水处理厂 | 富水阳新段 | 建年处理5~1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 | 11362(后期2亿元) | 年减排COD5000吨 |
9 | 王家里水厂水源安全改造 | 黄石市黄石港区电厂长江段 | 电厂冷却尾水水质预处理 | 800 | 安全供水9万吨/日 |
10 | 大冶钢厂区生产废水处理 及循环利用系统改造 | 黄石市西塞山区冶钢长江段 | 建全厂区循环处理站及管线 | 3632 | 年减COD800吨, 回用水1152万吨 |
11 | 磁湖污水二级处理工程 | 长江黄石段 | 续建12.5万吨/日,二级处理设施 | 12700 | 年减排COD4380吨 |
12 | 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改造 | 长江黄石段 | 扩建形成4万吨/日的处理能力 | 4389 | 年减排COD3480吨 |
13 | 黄石市城市集中饮水源地 水质自动监控系统 | 长江黄石段、阳新富水段水源地 | 四处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网建设 | 300(后期200万元) | |
14 | 新建西塞水厂 | 长江黄石段 | 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和保护供水10万吨/日 | 重复利用电厂冷却尾水3960万吨/年 |
2、水污染防治
工业水污染防治包括冶金矿业废水治理、化工行业废水的处理和增大火电行业废水的回用率。其中冶金矿业废水治理方面应加强钢铁厂含酚废水、含油废水的处理,增大生产废水的处理回用;加强有色行业含砷和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增强中小型选矿废水的处理和回用。化工行业废水治理方面应实现无机盐含铬废水的“零”排放;促进发酵有机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加强制药的废水处理。
生活污染防治方面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二级)的建设,加大生活污水的处理率。
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应大力推广有机肥,减少无机肥的使用量,有效减少氮、磷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系;对渔业饲料投入量进行调控,以获得最佳经济、环境效益,控制饲料对水体的污染。
3、重点水体的保护
⑴磁湖:实施污水截流、工业及生活污染源治理、生态恢复建设等重点工程,最终实现磁湖“山清水秀”的环境目标。拟分三个阶段进行。“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污水截流三期,二级污水处理,三级管网建设,水生态修复和景观整治等磁湖环境整治的第一阶段任务。在“十一五”末拟定第二、第三阶段的任务。
⑵大冶湖:以铜和镉、铅等重金属为主要控制目标;控制三里七湖氟污染;严格控制含酸废水排放;注重养殖业等的污水处理,控制面源污染。控制矿山和冶炼废水入湖;加强城镇污水管理,创造条件进行污水处理,减少有机物入湖量。
⑶保安湖:对过度养鱼、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湖面萎缩和沼泽化进行控制。开展退田还湖、清淤蓄洪等工作,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建立湿地生态监测网。
⑷富水:截流污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继续实施富水河道疏浚工程。在阳新县兴国镇建设一座日处理5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将富河麦口取水口水域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确保饮水安全。
4、水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工业水污染防治方面有“冶钢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工程”等13项、城市污水处理方面有“磁湖污水处理二级水处理工程”等10项、流域性水环境治理方面有“磁湖、青山湖环境综合治理”等6项、新建“三同时”项目有“大冶有色铜绿山铜铁矿深部开采”等26项。
㈡大气环境保护
到2010年,市区(城区)和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SO2和颗粒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水平有所削减,酸雨频率减少,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市区(城区)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人居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提升。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⑴充分利用天然气、焦炉气和工业沼气资源,大力调整燃料结构,推行清洁能源,实施集中供热或联片供热。
⑵以削减SO2、颗粒物和NO2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2、“十一五”大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冶钢电炉除尘改造”等20项,清洁能源方面有“黄石天然气应用工程”1项,新建“三同时”项目有“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冶炼厂艾萨炉项目”等30项。
㈢声环境保护
降低功能区夜间噪声,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在现有基础上有所降低;减少市区和大冶城区交通噪声超标路段,降低交通噪声值,阳新城区交通噪声达标;减轻噪声扰民,为全市人民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生活环境。
1、声环境保护措施
⑴功能区噪声:进一步加强功能区区划和噪声监测,要加强噪声源的整治。根据城市布局和发展,适时调整黄石市噪声功能区的区划,有利于功能区的噪声控制,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⑵生活噪声:重视和加强控制居民区的社会生活噪声。控制居民区、商贸、餐饮、卡拉OK、舞厅等场所的噪声污染。
⑶交通噪声:加强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及交通系统建设。巩固并逐渐扩大“禁鸣区”。改建重点道路,实行市区路面刷黑工程。
⑷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严格控制工业噪声以及建筑施工噪声。彻底消除市区矿山爆破振动安全与噪声污染的影响,对扰民严重的企业的噪声源限期治理。施工单位作业应避开居民休息时间,实行建筑施工环保申报制度,推行商品混凝土,尽量减少噪声扰民。
2、噪声防治重点工程
“十一五”期间噪声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有“冶钢工业噪声治理”、“黄石兴华生化工业噪声治理”等2项,此外还有有利于降低交通噪声的“道路刷黑工程”
㈣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坚持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基本形成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体系。对于工业固体废物实现零排放,提高综合利用率;对于危险废物,全部安全处置,实现解毒利用;对于生活垃圾,全部进入垃圾处理场,提高卫生填埋处理率,初步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对于医疗废物,实现全市集中处理。
1、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⑴建立黄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同时建立许可证制度、收集和运输、收费标准和管理机制等相应的支持系统。
⑵以铬渣无害化处置为重点的危险废物处理,将铬渣解毒作为水泥原材料,处理存量铬渣14万吨。深化重金属化工渣的处理,提高综合利用率和有价元素回收率。
⑶对尾矿、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处理利用。建设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加大历年贮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⑷以无害化处理方式处理生活垃圾。
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重点工程
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方面的工程有“黄石振华化工公司铬渣治理项目”等3项、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有“黄石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等6项。此外建成“黄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新建“三同时”项目有“西塞山电厂二期工程”等14项。
㈤放射与电磁辐射环境安全
实现对放射与电磁辐射污染的统一全面监管;涉源单位的放射与辐射环境安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建立全市放射与辐射环境安全预警应急系统;确保我市放射与辐射环境安全。
1、放射与电磁辐射环境安全措施
⑴实行放射及电磁辐射环境安全的统一监管。对涉源单位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加强放射及电磁辐射环境安全法制。
⑵建立辐射事故预警及应急系统。增强放射源快速安全处置(转移)能力,并将全部无主放射源安全转移到省库。
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辐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全民辐射环境安全意识。
㈥环境区划与区域环境综合治理
明确功能区划,通过综合整治手段,解决区域流域性环境问题,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根据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我市经济建设的布局和结构调整服务。
1、环境主体功能区划
⑴区划分类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我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类主体功能区。
①优化开发区域:对于环境容量相对充分、资源禀赋比较充足的区域,在改变依靠占用大量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污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
②限制开发区域:在环境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允许适度开发的区域。坚持保护为先、适度开发,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③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环境保护区,禁止从事任何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活动的区域。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⑵环境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建议
我市环境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建议见表3。正式划分在“十一五”前期专项安排。
表3 黄石市环境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建议
主体功能区 | 划 分 区 域 |
禁止开发区 | 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修复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涵养区 |
限制开发区 | 中心城区;重要水体沿岸(一定距离内);重要办公、文教以及中大型居民区;(在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已经饱和的地区,不得建设相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项目) |
优化开发区 | 经济、科技开发区;长江沿岸(中心城区以外);富水部分河段沿岸;其它环境容量、资源禀赋较充裕的地区。 |
2、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未来五年,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包括对酸雨、水环境、山系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的治理,目的在于解决流域综合整治问题,协调环境、资源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⑴酸雨控制区综合治理:降低燃料的含硫量。严格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加强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排放行业的控制。控制燃煤燃油锅炉二氧化硫的排放。
⑵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磁湖、青山湖、大冶湖、富水环境综合整治。
⑶山系生态修复: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实施黄荆山、长乐山生态修复工程。铁山、秀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
⑷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城区餐饮油烟及环境噪声控制力度,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环保问题。
⑸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
①酸雨控制区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有“有色冶炼厂反射炉关停”等6项,此外新建“三同时”项目中涉及控制二氧化硫方面的有9项。
②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有“磁湖、青山湖环境综合治理”等3项。
3、产业结构优化与工业布局调整
重污染型产业结构和无序的工业布局是我市环境问题的重大成因。在加强污染防治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工业布局,这是我市从根本上遏止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解决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要将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作为“十一五”环境战略任务实施。
⑴产业结构优化:从环境要求出发,我市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是控制和弱化重污染型的重化工业,大力提高服务业和少污染、轻污染的产业比重。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
①将一、二、三产业比从8.4:51.8:38.8调整到7:53:40。
②通过产业内部技术进步,清洁生产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和设备。
③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采用先进污染防治技术,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④积极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⑵工业布局调整:根据环境承载力进行工业布局调整。充分利用环境容量资源,合理分布工业生产的空间,改变局部污染严重的趋势,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①不得在市中心城区兴建污染项目,对现有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或搬迁
②将SO2、粉尘、COD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分散到环境容量相对富余的地区
③布局调整不是简单的污染转移,应在调整的同时进行污染治理,做到达标排放。
④科学规划,严格执行城市功能区划
㈦生态环境保护
“十一五”我市生态保护重点工程有“网湖湿地保护区建设”等11项。
1、自然保护区
提高各级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要求的比例,积极稳妥兴建生态保护区,提升自然保护区级别,使得自然保护区建设进一步规范化。
⑴巩固和提高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规范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小天鹅自然保护区、白水汤自然保护小区、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达到规范化要求的比例达到20%争取把保安湖、网湖升级为省级的自然保护区;
⑵积极稳妥兴建自然保护区。争取新建2个自然保护区。
2、农村及农业生态保护
农村面源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养殖业污染通过资源化得到大幅削减,农村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并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生态环境。
⑴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卫生和饮水安全问题。
⑵着重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对水系的污染。
⑶推广沼气池、省柴灶,农村太阳能利用等农村新能源利用项目,禁止燃烧秸秆,禁止滥砍滥伐
⑷加大对养殖业排放物处理的力度,防止蓄禽养殖业污水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引导养殖业走生态养殖道路。
⑸加大对分散在农村的矿业污染物治理力度,坚决扭转污染物向农村转移的局面,打击非法采、选矿,非法排污,实施集中开发、治理污染物。
⑹防治农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在“十一五”期间铜、镉重金属污染要达标,尽快消除土壤的重金属的污染。
⑺积极建设和推广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优美乡镇4个。
3、矿山生态修复规划
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减轻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引起的城市和农村的环境污染,绿化复垦,增加矿山植被覆盖率,创建矿山地质公园,改善自然景观。
4、城市环境基础建设
构建以天然气、焦炉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结构,逐步削减城区烟(粉)尘、SO2排放量,进而减少酸雨危害;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的建设,使其具备深化处理能力;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黄石市“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基础建设重点工程有“磁湖污水处理二级水处理工程”等19项
5、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十一五”期间,建议在冶金、能源、建材这三个重点行业以及造纸、生化、食品饮料等行业率先启动和推行清洁生产。由新冶钢、铁矿、有色、工矿、黄石发电、华新、帅伦、兴华、振华、青啤等十个企业作为试点,到“十一五”末基本成为达到清洁生产评价标准的示范企业,带动同行业其他企业向清洁生产转移奠定基础。
6、环境保护自身能力建设
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加大科研环评、宣教信息和环保产业方面的建设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环保事业支持体系;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实施9项环境保护自身建设重点工程。
7、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减排)
我市确定“十一五”总量控制因子为COD、氨氮、SO2、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固体废物等六项指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及《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按时完成我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通过控制污染“增量”、削减污染“存量”,使污染“总量”保持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之内,到2010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控制在3.22万吨以内;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削减10.48%,控制在7.60万吨以内,其中火电行业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不超过1.94万吨,达到湖北省“十一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我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计划见表5。
表5 “十一五”黄石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
单位:万吨
年度 | 行政区 | COD | NH3-N | SO2 | 烟尘 | 粉尘 | 固体废物 |
2005年 | 全市 | 3.28 | 0.38 | 8.46 | 1.35 | 7.98 | 0.00 |
市区 | 1.68 | 0.19 | 5.40 | 0.62 | 1.60 | 0.00 | |
大冶市 | 1.08 | 0.11 | 2.42 | 0.41 | 5.13 | 0.00 | |
阳新县 | 0.53 | 0.08 | 0.63 | 0.31 | 1.25 | 0.00 | |
2010年 | 全市 | 3.22 | 0.31 | 7.60 | 1.32 | 7.18 | 0.1 |
市区 | 1.60 | 0.14 | 4.80 | 0.67 | 1.80 | 0.02 | |
大冶市 | 1.09 | 0.10 | 2.00 | 0.34 | 4.29 | 0.04 | |
阳新县 | 0.53 | 0.07 | 0.79 | 0.30 | 1.09 | 0.04 |
五、“十一五”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及其投入和效益
根据新老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十一五”环保工程项目 113个,预计环保总投资46.62亿元。按环境工程管理性质,将工程项目分为“环境保护重点项目(老污染源治理及生态、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新建项目环保工程”进行说明。
㈠环境保护重点项目情况
黄石市“十一五”期间拟上环境保护重点项目70项,预计总投资27.28亿元(见表4)。按治理类别区分,水污染治理项目13个计1.21 亿元、大气污染治理项目20个计7.35亿元、固废处理项目3个计1.10亿元、噪声防治项目2个计0.13 亿元、生态环境保护项目11个计6.66亿元、城市建设项目19个计10.31亿元、自身能力建设项目2个计0.52亿元。
项目实施之后,与“十五”期间相比,预期效益有:年减排SO2 3.79万吨,烟尘粉尘2.90万吨,COD0.64万吨,氨氮 0.11万吨(总磷 220 吨)。节煤93.89万吨,节水467万吨,新增回用水量1582万吨,发电45040万千瓦时。新形成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6.5万吨,城市垃圾日处理能力1450吨,医疗废物日处理能力5吨,危险废物年处理能力14万吨。此外绿化塘口100万平方千米,建成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50套。
㈡新建项目环保工程
我市“十一五”新建项目中涉及环境污染防治的重大工程43项。其中预计的环保总投资为19.34亿元(见表5)。新建项目环保工程的污染去除率较高,其中SO2为79%、颗粒物为98.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75.9%、废水回用率达到65.8%。排污强度、能耗、水耗均有显著下降。新增的排污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㈢“十一五”环境保护工程投入及其效益
我市“十一五”环境保护重点项目70项、预计总投资27.28亿元,新建项目中涉及环境污染防治的重大工程43项、预计总投资19.34亿元,环保重点工程投资总额46.62亿元,占“十一五”GDP的1.85%。
一般当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在1.5%以上时,才能有效遏制污染加重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十一五”环保项目得到合理实施,实现环保投入占GDP 1.85%的目标。
表6 黄石市“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重点工程(老污染源治理及生态、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
序号 | 分类 | 项 目 名 称 | 所在地区 | 项 目 内 容 | 治 理 效 果 | 总投资 | 完成时间 |
1 | 水 | 冶钢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工程 | 黄石市区 | 建设全厂循环水处理站使生产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 | COD减排800吨/年,回水量1152万吨/年 | 3632 | 2006-2010 |
2 | 水 | 黄石兴华生化有机废水深化处理工程 | 黄石市区 | 完善废水处理、回用系统 | 新增废水回用量130万吨/年,减排COD800吨/年 | 2600 | 2008-2009 |
3 | 水 | 西塞山电厂工业废水处理回用工程 | 黄石市区 | 将部分辅机冷却水和锅炉排污水引入工业水网重复利用 | 新增废水重复用水量100万吨/年 | 300 | 2006 |
4 | 水 | 黄石振华含铬废水综合治理工程 | 黄石市区 | 构建防雨棚、改造沟渠、收集含铬渗漏水、完善化学处理设施 | 减少含铬废水的渗漏及排放 | 300 | 2006-2007 |
5 | 水 | 帅伦造纸废水汇合治理工程 | 黄石市区 | 生产废水治理回用 | 减少COD、SS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废水循环利用量 | 480 | 2006-2007 |
6 | 水 | 黄石市联海食品屠宰废水综合治理 | 黄石市区 | 厂区排污管网——污水处理——沼气肥料利用系统,年处理污水能力11万吨。削除屠宰废水对花马湖流域的污染。 | 年去除COD 208吨、氨氮4吨 | 1000 | 2006-2008 |
7 | 水 |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坑口废水综合改造工程 | 大冶市 | 坑口废水治理 | 坑口废水达标排放,废水排放量360万吨 | 350 | 2006 |
8 | 水 | 劲牌有限公司基酒基地三期工程生产废水治理工程 | 大冶市 | 生产废水治理 | 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废水排放量3万吨 | 700 | 2006 |
9 | 水 | 富驰化工医药废水处理工程 | 阳新县 | 污水处理工程 | 达标排放 | 100 | |
10 | 水 | 阳新远东麻业污水处理工程 | 阳新县 | 污水处理工程 | 年去除COD 30吨 | 800 | |
11 | 水 | 阳新县发电有限公司冲灰废水处理工程 | 阳新县 | 污水处理工程 | 达标排放 | 300 | |
12 | 水 | 阳新丰山铜矿采选废水处理工程 | 阳新县 | 污水处理工程 | 年去除COD 50吨 | 800 | |
13 | 水 | 阳新鸡笼山金矿采选废水处理工程 | 阳新县 | 污水处理工程 | 年去除COD 50吨 | 700 | |
14 | 气 | 大冶特钢2×24M2烧结机改造 | 黄石市区 | 提高治理能力和烧结矿质量 | SO2减排230吨/年,粉尘减排300吨/年 | 1500 | 2005-2007 |
15 | 气 | 冶钢电炉除尘改造项目 | 黄石市区 | 3#、4#、6#、7#、8#等电炉除尘系统改造 | 粉尘减排3000吨/年 | 3500 | 2005-2007 |
16 | 气 | 冶钢30万焦炉地面除尘改造 | 黄石市区 | 建设地面除尘站 | 粉尘减排600吨/年 | 1000 | 2006-2007 |
17 | 气 | 有色冶炼厂反射炉改造 | 黄石市区 | 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熔炼技术工艺对反射炉进行改造 | SO2减排10000吨/年 | 6000 | 2005-2006 |
18 | 气 | 有色冶炼厂转炉节能改造项目 | 黄石市区 | 将原1#、2#、3#、4#老转炉改造成4×11.7m3大型转炉 | 节约标准煤63900吨/年,节水400万吨/年 | 12243 | 2006-2010 |
19 | 气 | 黄石电厂209#炉除尘器(脱硫)改造 | 黄石市区 | 静电除尘器改为高效布袋除尘器、增建烟气脱硫装置 | 烟尘减排500 吨/年,去除率提高到99.7%,SO2减排2000吨 | 6000 | 2006-2008 |
20 | 气 | 西塞山电厂2×330MW机组脱硫工程 | 黄石市区 |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SO2去除率大于75% | SO2减排7850 吨/年 | 18930 | 2008-2010 |
21 | 气 | 大冶铁矿球团脱硫和除尘系统改造 | 黄石市区 | 完善脱硫和除尘系统,新增除尘器,减少SO2排放,确保作业现场粉尘合格率提高到95% | 年去除SO2 655吨,粉尘203吨 | 700 | 2006-2007 |
22 | 气 | 大冶铁矿造矿除尘器系统改造 | 黄石市区 | 更换除尘器,确保作业现场粉尘合格率提高到95% | 粉尘去除20吨/年 | 50 | 2006-2007 |
23 | 气 | 大冶特钢煤气发生炉关闭 | 黄石市区 | 新建焦炉,淘汰煤气发生炉 | SO2减排35.8吨/年,烟尘减排45.7吨/年 | 1666.67 | 2003-2007 |
24 | 气 | 华新水泥4、5号窑除尘系统改造 | 黄石市区 | 4台静电除尘器改为高效布袋除尘器 | 粉尘去除1263吨/年 | 2918 | 2006 |
25 | 气 | 华新新厂区水泥粉尘综合整治 | 黄石市区 | 二分厂、矿山、运输、联合储库等污染源用高效布袋除尘器替代普通布袋除尘器 | 粉尘去除600吨/年 | 1000 | 2006-2010 |
26 | 气 | 华新老厂区1-3号水泥窑系统关停 | 黄石市区 | 1-3号水泥窑系统关停,区域生态恢复 | 粉尘去除2000吨/年 | 3000 | 2006-2007 |
27 | 气 | 黄石兴华生化沼气发电工程 | 黄石市区 | 配设沼气发电机组 | 发电量500万度/年 | 1000 | 2006-2007 |
28 | 气 | "以大代小"关闭全部小水泥生产线 | 黄石市 | 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淘汰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工艺、关停红砖瓦企业 | 年减少小水泥产量143万吨、用煤量23.3万吨,废气减排86.9亿Nm3/年, SO2减排2827.9吨/年,粉尘减排22307.5吨/年 | 2006-2010 | |
29 | 气 | 大冶火电厂小机组拆除工程 | 大冶市 | 拆除原有小机组 | SO2减排2304吨/年,烟尘减排285.4吨/年 | 8000 | 2007 |
30 | 气 | 马叫地区钢铁企业环境综合治理 | 大冶市 | 排尘点安装电收尘、布袋收尘、无组织粉尘点治理、降噪设施等 | 全面改善该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状况,除尘量440吨/年 | 4000 | 2007 |
31 | 气 | 阳新电厂小机组拆除 | 阳新县 | 拆除小机组,改建煤矸矸石发电机组 | 煤量减少7万吨/年、年减排SO2 1316吨、烟尘398吨、COD104.5吨、氨氮1.6吨 | 2010 | |
32 | 气 | 华新水泥二期生产线粉尘治理工程 | 阳新县 | 静电除尘器改为高效布袋除尘器 | 粉尘减排2000吨/年,SO2减排1550吨/年 | 1000 | 2006-2007 |
33 | 气 | 阳新鸿骏铝业电解铝粉尘治理 | 阳新县 | 更换除尘器 | 粉尘减排102吨/年 | 1000 | 2006-2008 |
34 | 固 | 黄石振华化工公司铬渣治理项目 | 黄石市区 | 铬渣解毒作为水泥原材料 | 处理存量铬渣14万吨/年,减少环境污染 | 3500 | 2006-2010 |
35 | 固 | 有色选矿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研究 | 黄石市区 | 对近亿吨的存量尾矿进行综合利用 | 回收铁精矿30万吨/年 | 9015 | 2006-2010 |
36 | 固 | 阳新铝厂粉煤烧结墙体填充砖厂项目 | 阳新县 | 粉煤灰制砖 | 年产6000万块粉煤砖 | 500 | 2006-2008 |
37 | 噪 | 冶钢噪声整治 | 黄石市区 | 一、三炼铁厂机械噪声整治 | 降低噪声25分贝 | 1000 | 2006-2008 |
38 | 噪 | 黄石兴华生化噪声治理 | 黄石市区 | 消除空气机和发酵气流噪声 | 厂界噪声达标 | 270 | 2006-2007 |
39 | 生态 | 磁湖、青山湖环境综合治理 | 黄石市区 | 两湖联通、引江换水、底质改善、修复生态 | 改善和提高水质、扩大水环境容量,逐步恢复流域生态环境 | 2006-2015 | |
40 | 生态 | 黄荆山、长乐山塘口生态修复 | 黄石市区 | 绿化面积100万m2 | 景观绿化 | 4000 | 2006-2010 |
41 | 生态 |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试点 | 黄石市 | 优美乡镇3个,种养-沼气示范点(村)10个 | 2010年沼气产量2万m3/日 | 800 | 2006-2010 |
42 | 生态 | 大冶湖流域环境整治 | 黄石市 | 内湖上游、铁金港河道疏浚,三里七湖点源治理点源治理,红星湖污水截流、底流疏浚、建设污水处理厂等 | 水质保持Ⅲ类标准,保证湖库容量2.5亿m3,污水处理量2200万吨/年,新鲜工业用水6640万吨/年 | 32045 | 2006-2010 |
43 | 生态 | 重点矿区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工程 | 大冶市 | 铜绿山、陈贵、灵乡、金山店、还地桥等地区边坡防护、迳流调节、预防地质灾害、恢复植被 | 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160万吨,生态功能恢复 | 25000 | 2010 |
44 | 生态 | 黄坪山多功能森林保护区建设工程 | 大冶市 | 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原生植被、濒危物种和生物群落 | 规划面积15600 ha,成为新的旅游亮点,需要恢复的植被面积5600hm2 | 800 | 2009 |
45 | 生态 | 网湖湿地保护区建设工程 | 阳新县 | 生态保护、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 建设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面积27876hm2 | 1000 | 2006-2010 |
46 | 生态 | 七峰山生态修复工程 | 阳新县 |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 |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达标 | 500 | 2006-2009 |
47 | 生态 | 仙岛湖水源保护 | 阳新县 | 面源及生活污水治理,控制水产养殖污染 | 水质保持Ⅱ类标准,污水处理量100万吨/年 | 1000 | 2006-2010 |
48 | 生态 | 竹林塘水质治理改造工程 | 阳新县 | 污水截流,底泥疏浚 | 恢复水体生态功能,污水处理量1000万吨/年 | 500 | 2006-2010 |
49 | 生态 | 富河航道整治工程 | 阳新县 | 河道疏滩,植被恢复,点源治理 | 改善水环境质量,富水阳新段90km | 1000 | 2007-2008 |
50 | 城市 | 磁湖污水处理二级水处理工程 | 黄石市区 | 按照二级处理标准,12.5万吨/日续建二级处理 | 年设计去除:COD4380吨、总磷70吨、氨氮825吨,处理污水3800万吨/年(削减量按COD2660吨/年、氨氮523吨/年计算) | 12700 | 2006-2009 |
51 | 城市 | 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 | 黄石市区 | 改造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新建2万吨/日污水处理设施 | 年设计去除:COD 3480吨、总磷44吨、氨氮548吨(削减量按COD434.4吨/年、氨氮86.9吨/年计算) | 4389 | 2005-2007 |
52 | 城市 | 山南新区污水处理工程 | 黄石市区 | 2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 | 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 14245 | 2010 |
53 | 城市 | 大冶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 大冶市 | 建设近期(2010年)5万吨/日,远期(2015年)10万吨/日 | 年设计去除COD 5000吨、总磷53吨、氨氮658吨(削减量按COD1085.9吨/年、氨氮217.2吨/年计算) | 5243 | 2005-2008 |
54 | 城市 | 花湖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 | 黄石市区 | 截污工程 | 1080 | 2010 | |
55 | 城市 | 团城山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 | 黄石市区 | 截污工程 | 320 | 2010 | |
56 | 城市 | 黄石天然气应用工程 | 黄石市 | 以气代煤,减少燃煤用量14万吨/年 | SO2减排0.28万吨/年,烟尘减排0.27万吨/年 | 24900 | 2004-2006 |
57 | 城市 | 山南垃圾无害化处理 | 黄石市区 | 日处理垃圾800吨,卫生填埋 | 500亩,处理垃圾11万吨/年 | 10000 | 2008- |
58 | 城市 | 黄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 黄石市区 | 日处理医疗废物5吨 | 集中安全处置全市医疗废物1650吨/年 | 970 | 2006 |
59 | 城市 | 西塞山垃圾场改造 | 黄石市区 | 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沼气发电,日处理250吨 | 300亩,垃圾场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 3780 | 2006-2008 |
60 | 城市 | 峰烈山垃圾场改造 | 黄石市区 | 运用气体收集技术改造,发电,日处理300吨 | 300亩,垃圾场废气处理达标排放 | 4300 | 2006-2008 |
61 | 城市 | 铁山垃圾场建设项目 | 黄石市区 | 简易填埋,日处理100吨 | 100亩,处理垃圾100吨/日 | 950 | 2007 |
62 | 城市 | 保安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 大冶市 |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 生活废水达标排放,完成年水平1万吨/日 | 1500 | 2008 |
63 | 城市 | 还地桥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 大冶市 |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 生活废水达标排放,完成年水平1万吨/日 | 1200 | 2008 |
64 | 城市 | 大冶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 | 大冶市 | 日处理垃圾300吨,卫生填埋 | 300亩,处理垃圾11万吨/年 | 5000 | 2007-2010 |
65 | 城市 | 阳新县污水处理工程 | 阳新县 | 日处理污水5万吨,二级处理 | 年设计去除:COD 5000吨、总磷53吨、氨氮658吨(削减量按COD1085.9吨/年、氨氮217.2吨/年计算) | 7000 | 2006-2010 |
66 | 城市 | 富池大闸湖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 阳新县 |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 生活废水达标排放,完成年水平1万吨/日 | 231 | 2006-2010 |
67 | 城市 | 阳新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 阳新县 | 日处理垃圾250吨 | 300亩,处理垃圾9万吨/年 | 5280 | 2006-2010 |
68 | 城市 | 车辆禁鸣道路扫黑工程 | 黄石市区 | 城区车辆禁鸣、道路扫黑 | 降低道路交通噪声 | 2006-2011 | |
69 | 监管 |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黄石市 | 建设与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应急监测、信息网络 | 实现大气重要水体监测自动化,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实现环境信息共享 | 3163.9 | 2006-2010 |
70 | 监管 | 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 黄石市 | 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50个 | 实时监测污染排放 | 2000 | 2006-2010 |
合 计 | 全市 | 预计年减排COD6170.7吨、氨氮745.9吨,SO231308吨、烟(粉)尘32238.6吨 | 272751.57 |
表7 黄石市“十一五”期间新建项目环保工程表
| ||||||||||||||||||||||||
分类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行政 区划 | 建设 性质 | 投资期 | 总投资 (万元) | 其中 环保 投资 (万元) | 煤耗、水耗(万吨) | 废气污染物排放 | 废水污染物排放 | 固废 | |||||||||||||
煤炭 | 用水量 | 其中: 新鲜水量 | 重复水量 | 废气量(亿标立方米) | 烟(粉)尘(吨) | SO2 (吨) | NOx | SO2去除率(%) | 烟(粉)尘去除率(%) | 废水 (万吨 ) | COD (吨) | 氨氮 (吨) | 废水 重复 利用率 (%) | 固废 产生量 (万吨) | 固废 利用 量 | 固废 利用率 (%) | ||||||||
矿业 | A1 | 冶钢建两个斜井,进行井下采矿(年增50万吨精铁矿) | 西塞山区 | 新建 | 2005- | 16000 | 5000 | 120 | 30 | 90 | 20 | 75 | 75 | 22 | 29.33 | |||||||||
A2 | 大冶有色铜绿山铜铁矿深部开采(年采选矿石82.5万吨) | 大冶市 | 续建 | 2005-2008 | 682 | 300 | 382 | 57.21 | 208.3 | 56 | 22.8 | |||||||||||||
A3 | 李万隆铁矿开发(年产20万吨铁矿) | 大冶市 | 续建 | 2005-2006 | 8000 | 79.3 | 77.3 | 24.28 | 24.28 | 100 | ||||||||||||||
冶金 | B1 | 冶钢物流系统优化工程 | 西塞山区 | 扩建 | 2005-2007 | 10000 | 200 | |||||||||||||||||
B2 | 冶钢90万吨焦化炉(2*75孔捣固焦炉淘汰煤气发生炉) | 西塞山区 | 续建 | 2003-2006 | 75000 | 16000 | 133.3 | 2021.3 | 121.3 | 1900 | 0.3535 | 3516 | 34.7 | 8624.51 | 65 | 90 | 27.7 | 500 | 94 | 2.7 | 2.7 | 100 | ||
B3 | 冶钢10万吨新型模具钢生产线 | 西塞山区 | 新建 | 2005-5007 | 50000 | 15000 | 1140 | 45 | 1095 | 180 | 84.2 | 0.3 | 0.3 | 100 | ||||||||||
B4 | 冶钢高等级钢管生产线(新增一条) | 西塞山区 | 新建 | 2005-2007 | 40000 | 800 | ||||||||||||||||||
B5 | 冶钢2*24m2烧结机改造 | 西塞山区 | 改建 | 2005-2007 | 5000 | 1500 | ||||||||||||||||||
B6 |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艾萨炉项目(一台及配套设施) | 下陆区 | 新建 | 2006-2007 | 63400 | 20000 | 6.3 | 1889.3 | 307.6 | 1581.7 | 34.5 | 1671 | 6500 | 407.61 | 41.5 | 125 | 39 | 39 | 100 | |||||
B7 | 大冶有色感应炉熔炼铜铸锭高精度铜板带(年产10万吨) | 下陆区 | 续建 | 2004- | 165940 | 490 | ||||||||||||||||||
B8 | 湖北三环管业公司离心球墨铸铁管(年产20万吨) | 大冶市 | 续建 | 2005-2007 | 6469 | 300 | 0.5 | 1500 | 60 | 1440 | 0.12 | 80 | 11 | 32.35 | 20 | 96 | 9.4 | 9.4 | 100 | |||||
B9 | 还地桥冶金灰项目(年产100万吨) | 大冶市 | 新建 | 2007-2007 | 30 | 115 | 65 | 50 | 99 | 1941 | ||||||||||||||
B10 | 大冶市宏泰公司铜业加工 | 大冶市 | 新建 | 2006-2007 | 3500 | 90 | 2 | 1 | 1 | 0.445 | 0.12 | 0.01 | 1.32 | 0.944 | ||||||||||
B11 | 大冶金日达铝材厂铝型材 | 大冶市 | 续建 | 2005-2006 | 1200 | 100 | 0.1 | 1.6 | 0.85 | 0.75 | 0.1 | 1820 | 1.77 | 6.47 | 7.9 | 0.7 | 0.4 | 0.045 | 0.045 | 100 | ||||
B12 | 大冶昌发铜材厂铜材深加工 | 大冶市 | 新建 | 2006-2007 | 3500 | 100 | 2 | 1 | 1 | 0.445 | 0.12 | 0.01 | 1.32 | 0.944 | ||||||||||
B13 | 阳新鸿骏铝业有限公司电解铝(二期年产7万吨) | 阳新县 | 新建 | 2003-2008 | 30000 | 5000 | 28.5 | 5.7 | 22.8 | 5.6 | 15.2 | 21.5 | 95 | |||||||||||
B14 | 阳新县长阳蒙特锰业电解锰 | 阳新县 | 新建 | 0.9792 | 50 | 107 | ||||||||||||||||||
B15 | 阳新县黄金冶炼项目 | 阳新县 | 新建 | 6.3 | 34.5 | 1671 | 0 | 407 | ||||||||||||||||
建材 | C1 | 黄石鹿峰集团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000吨/日) | 铁山区 | 新建 | 2006-2008 | 48500 | 3379.1 | 26 | 500.3 | 269.7 | 230.6 | 100.4 | 595.2 | 130.2 | 1682.2 | 14.2 | 5.6 | 0.6 | 46 | |||||
C2 | 黄石市第二水泥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000吨/日) | 铁山区 | 新建 | 2006-2007 | 30000 | 2703.3 | 20.8 | 400.3 | 215.8 | 184.5 | 80.4 | 476.2 | 104.2 | 1345.76 | 11.8 | 4.5 | 0.5 | 46 | ||||||
C3 | 大冶市尖峰水泥有限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000吨/日) | 大冶市 | 续建 | 2004-2006 | 22158 | 2218 | 19.2 | 400 | 49 | 351 | 76.05 | 831 | 85 | 1242.24 | 96 | 98.8 | 13.5 | 3.9 | 0 | 88 | ||||
C4 | 湖北华祥水泥公司干法水泥生产线(二期4000吨/日) | 大冶市 | 新建 | 2006-2008 | 22000 | 1760 | 11.16 | 252 | 43 | 209 | 63.5 | 606 | 74.4 | 722.052 | 96 | 98.8 | 5.86 | 1.87 | 87 | |||||
C5 | 湖北四棵水泥有限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000吨/日) | 大冶市 | 新建 | 2006-2009 | 35000 | 2100 | 14.06 | 410 | 52 | 358 | 80.5 | 880 | 89 | 909.682 | 96 | 98.8 | 14 | 4.1 | 88 | |||||
C6 | 大冶市钙业集团钙产品系列 | 大冶市 | 新建 | 2006-2010 | 15 | 65 | 338 | 260 | 970.5 | 99 | ||||||||||||||
C7 | 武钢灵乡铁矿活性炭项目(年产40万吨活性炭) | 大冶市 | 续建 | 2005-2007 | 11000 | 800 | 12 | 50 | 260 | 200 | 776.4 | 99 | ||||||||||||
C8 | 大冶华兴玻璃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年产20万吨) | 大冶市 | 续建 | 2005-2006 | 480 | 30 | 450 | 4.818 | 250 | 559 | 0 | 11 | ||||||||||||
C9 | 阳新李裕有限公司碳素二期工程(年产5万吨碳素) | 阳新县 | 新建 | 2006-2007 | 0.05 | 0.05 | 2.67 | 2.5 | 13.2 | 0.04 | 0.03 | |||||||||||||
C10 | 华新水泥阳新公司干法水泥生产线(二期6000吨/日) | 阳新县 | 新建 | 2006-2007 | 40000 | 4054.9 | 20.5 | 127.6 | 25.5 | 102.1 | 118.18 | 105.2 | 51.1 | 1326.35 | 98 | 14.7 | 6.7 | 80 | ||||||
C11 | 华新水泥阳新公司干法水泥生产线(三期6000吨/日) | 阳新县 | 新建 | 2007-2008 | 40000 | 4054.9 | 31.2 | 600.4 | 323.6 | 276.8 | 120.5 | 714.2 | 156.2 | 2018.64 | 17 | 6.7 | 0.7 | 46 | ||||||
C12 | 阳新县特种水泥项目 | 阳新县 | 新建 | 15 | 100 | 80 | 40 | 1000 | ||||||||||||||||
C13 | 阳新县京阳水泥项目 | 阳新县 | 新建 | 20.5 | 118 | 105.2 | 51.1 | 1326.35 | ||||||||||||||||
电力 | E1 | 黄石发电公司热电联产工程(1×300MW发电机组) | 黄石港区 | 改扩建 | 2006-2010 | 100000 | 12000 | 75.2 | 11686.5 | 4268.16 | 7418.34 | 90.2 | 459 | 1650 | 3045.6 | 90 | 99.85 | 65.8 | 16.7 | 73.5 | 23.4 | 23.4 | 100 | |
E2 | 黄石新通有限公司热电联产工程(12MW发电机组) | 黄石港区 | 改扩建 | 2006-2007 | 4476 | 2150 | 3 | 467.46 | 170.73 | 296.73 | 16.4 | 33.4 | 600 | 121.5 | 99.62 | 2.6 | 0.7 | 0.9 | 0.9 | 100 | ||||
E3 | 西塞山电厂二期工程 | 西塞山区 | 新建 | 2007-2012 | 474800 | 57138 | 216 | 46746 | 17072.65 | 29673.35 | 259.2 | 918 | 6600 | 8748 | 90 | 99.85 | 263.3 | 66.7 | 73.5 | 68 | 68 | 100 | ||
E4 | 加拿大中国能源公司煤层气勘探及开发项目(钻井600口,年产煤层4×108 M3) | 黄石市 | 新建 | 2005-2010 | 66400 | 6400 | ||||||||||||||||||
E5 | 阳新县煤矸石电厂 | 阳新县 | 新建 | 2006-2010 | 138000 | 16560 | 93.2 | 11686.5 | 4268.16 | 7418.34 | 103.7 | 1194 | 5027 | 3774.6 | 90 | 99.2 | 65.8 | 16.7 | 73.5 | 41 | 41 | 100 | ||
化工 | F1 | 振华化工公司清洁生产红矾钠改造项目(2.5万吨无钙焙烧代替有钙焙烧) | 西塞山区 | 新建 | 2006-2010 | 13600 | 3600 | |||||||||||||||||
F2 | 黄石振华公司5万吨无钙焙烧新工艺技改工程(改2扩3) | 西塞山区 | 改扩建 | 2006-2008 | 12000 | 3000 | 4 | 350 | 20 | 330 | 10 | 110 | 25 | 258.8 | 90 | 2 | 0.2 | 97 | 1 | 1 | 100 | |||
F3 | 黄石兴华生化年产5万吨精品柠檬酸项目 | 西塞山区 | 续建 | 2005-2007 | 12000 | 3000 | 2.7 | 704.6 | 433.6 | 271 | 3.5 | 0 | 0 | 174.69 | 10 | 90 | 55 | 103.4 | 38.5 | 6.1 | 6.1 | 100 | ||
F4 | 黄石振华肥业公司有机复合肥生产线(年产约12万吨) | 西塞山区 | 续建 | 2005-2007 | 18000 | 3000 | ||||||||||||||||||
F5 | 黄石帅伦纸业有限公司1760纸机改工程(引进制浆设备) | 西塞山区 | 续建 | 2004-2007 | 3000 | 123 | ||||||||||||||||||
F6 | 劲牌有限公司保健酒基地(年产5万吨保健酒) | 大冶市 | 续建 | 2005-2006 | 11130 | 800 | 25.6 | 25.6 | 24.64 | 6 | ||||||||||||||
F7 | 阳新县晨天化工三期工程 | 阳新县 | 新建 | 0.07 | 2.57 | 13.5 | ||||||||||||||||||
合计 | 1580073 | 193421.2 | 776.02 | 82338.828 | 28204.997 | 54133.831 | 1539.7772 | 17340.82 | 22404.9 | 40862.304 | 79.01 | 98.77 | 1161.38 | 948.388 | 1.8 | 65.75 | 313.925 | 238.125 | 75.85 |
㈣“十一五”环境保护资金筹措
1.筹措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市场机制下的环保投融资机制。
2.资金渠道
——新建“三同时”项目
依照新建“三同时”项目管理规定,所有新建项目的环保投资均由业主担负。因此“十一五”全市此类项目全部资金约19.34亿元(占“十一五”投入的41.5%),必须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要求业主资金到位。
——生态项目
由项目的政府主管部门和业主牵头,从矿产资源、矿山复垦、生态补偿、水土保持、河道整治、农业生态、自然保护、植树造林、园林绿化、土地整理等方面筹措,要开辟多种融资渠道,特别是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的投入。此类项目总资金量约6.66亿元,占“十一五”环保项目投入的14.3%。
——城市环境基础建设项目
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筹集相关资金,主要来源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国债资金、外资。特别要采用国际通行的BOT等方式经营城市环境基础建设项目。环保部门可以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费用适当补助。此类项目总资金约10.31亿元,占“十一五”环保项目投入的22.1%。
——老污染源治理
由业主单位发挥主渠道作用筹集,环保部门以环保专项资金方式予以支持。此项资金约9.5亿元,占“十一五”环保项目投入的20%。其中按专项资金政策,在按时足额征收排污费的前提下(3500万元/年),可补助的市级专项资金测算约0.79亿元,加上可能争取的中央、省级专项资金估计0.3亿元,合计三级专项资金约1.1亿元,占老污染源治理投入的11.6%。
——环保自身能力建设项目
“十一五”期间需求约0.5亿元。其中自身能力建设约需3000万元,通过中央、省环保专项支持以及环保部门自筹解决。此外在线监控系统约2000万元,主要由业主出资,环保部门适当补助。
据粗略统计,“十五”期间的环保资金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政府筹措,如此推测,“十一五”政府需支持高达17亿元左右的投入才能引导和保证全社会50亿元的环保需求,而其中环保部门倾力资助也只能达到政府筹措资金量的6.5%。
如何加大政府投入,如何引导更多的社会投入,如何保证充足的环保投入达到占GDP1.85%的目标,将是全市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之一。
六、环境保护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㈠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制,引导各级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实行市—县(区)环境目标责任制。严格实施环境保护问责制和奖惩制。认真执行省、市环境定量考核制度。
㈡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切实将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
抓紧完善我市地方性环境规章。坚决打击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追究环境刑事犯罪。结合“五五”普法,普及环保法律。
㈢坚决落实环境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环境监管力度
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执行各类规划环评。彻底清查处理历史上的环评“旧账”,采取严格的环评和“三同时”补课措施有效控制新污染产生。通过环评,严格把握环境准入尺度,坚决抵制被国家和省、市淘汰的行业、产品和项目以及重污染项目在我市落脚。切实做到污染防治、生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总量控制方案,分解到县(市),各级环保部门应将此再次分解,落实到企业、到市政、到环评审批。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强化限期治理制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㈣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努力增加财政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环保投入格局。采用国际通行建设运行模式,促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保障环境补偿。实施排污交易,推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遵循环境保护基本原则,界定各方的投入责任。“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政府、企业、社会必须共同加大环保投入,同时也必须明确各自的投入责任和投入范围,确保投资渠道畅通。
㈤着力环境科技创新,培育本土环保产业。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㈥健全环保协调机制,建立环保综合决策机制
1.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是环境保护的执法主体。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建设、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分工负责的环保协调机制,建立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
2.依照法律和行政的规定,“十一五”环境保护任务和指标应分别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其中,城市区域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部分任务由公安部门负责;医疗废物任务的部分由卫生部门负责;种植、养殖污染防治任务由农业、水利部门负责;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公共绿地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由建管委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门负责;水土保持及水资源由水利部门负责;节能、节水由发改委、经委等部门负责;有关环保投入应由财政、招商、环保部门共同负责;其他由环保部门负责。
3.“十一五”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和任务要责任分明地从全市相关部门和环保系统内部两个方面进行分解,以有效实施规划,实现目标,同时也有利于规划执行的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有关部门、单位及相关领导的政绩考核目标体系(见表8)。
表8 黄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责任单位
指标名称 | 市相关责任部门 | 环保系统责任部门 |
黄石长江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市环保局、市建管委、市水利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阳新富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县环保局、县建设局、县水利局 | 污控、监察、监管、监测 |
长江黄石段水质 | 市环保局、市水利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市区主要湖泊水质达标率 | 市环保局、市水利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 | 市、县环保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酸雨发生频率 | 市、县环保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 市、县环保局、建管委、规建局 | 污控、监察、监管、监测 |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达标率 | 市、县公安局、环保局 | 污控、监察、监测 |
环境及核设施周围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 市环保局 | 污控、监察、监管、监测 |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 市、县环保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氨氮排放总量 | 市、县环保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 市、县环保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烟尘排放总量 | 市、县环保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工业粉尘排放总量 | 市、县环保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固体废物排放总量 | 市、县环保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市、县环保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重点工业废气综合排放达标率 | 市、县环保局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监测 |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 | 市、县环保局、卫生局 | 污控、监察、监管、监测 |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市、县建管、规建局、城投公司 | 污控、规财、监管、监察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市、县建管委、规建局、建设局 | —— |
森林覆盖率 | 市、县林业局 | 监管 |
重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 | 市、县国土资源局 | 监管 |
工业用水重复用水率 | 市、县环保局、发改委、经贸委 | 规财、科标 |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 市、县环保局、发改委、经贸委 | 规财、科标 |
单位GDP能耗 | 市、县发改委、经贸委 | 科标 |
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例 | 市、县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 | 规财 |
环境监测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的比例 | 市、县环保局、财政局 | 市、县监测站 |
环境监察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的比例 | 市、县环保局、财政局 | 市、县监察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