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春暖东楚,西塞山风景区内,数千只野生鸬鹚聚集在江面上游弋,在崖壁之上的灌木丛中,留下白色的羽毛和粪便,远远望去便形成琼崖玉树般的“西塞残雪”美景。近年来,黄石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迁徙过冬的鸟类数量大幅增加,近年开春时节,这样奇妙的“残雪”景象经常出现。
长江岸边,昔日的泰华化工、新泰碱业等企业已不见踪影;集数年之功,我市16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已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长江岸线新港段,2.5万余株中山杉、池杉、乌桕等苗木随着徐徐的江风摇曳;近年来,我市沿江造林绿化提质2650亩,新增人工造林面积1.8万亩。捍卫美丽长江“一零五全三提升”攻坚行动也已经启动,黄石海事部门的执法船只,正行驶在西塞山下潮平岸阔的江面上,开展船舶排放阀门的铅封工作,努力实现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为全力打好禁捕退捕攻坚战,我市建立了长江黄石段禁捕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长江黄石段26.5公里水域24小时全天候渔政监控及智能预警。沿江而上10公里,艳阳下的沈家营码头公园杨柳依依、绿草茵茵。以往的散装码头堆场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处生机勃勃的网红打卡地……。一江春水迤逦而行,满城合唱绿韵悠扬,绘就了黄石近年来致力于长江大保护的美好图景!
2021年以来,我市开展沿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对长江沿线2公里范围内开展固废堆场排查,发现固废堆场52个,对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13起,行政罚款134.2万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3人,移送纪委线索2条,拆除生产线5条,清运各类固体约20.5万吨;完成生态环境部交办的50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的分类、命名编码、溯源工作;对需要监测或达到监测条件的292个排污口全部进行监测。全市纳入国家和省级考核的11个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达到或优于Ⅲ类)为72.7%,超过年度考核目标9.1个百分点;长江、富水、王英水库等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都稳定实现Ⅲ类及以上水质达标,达标率100%。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遴选优质项目纳入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提质增效行动,黄石城区长江段岸线综合治理(沿江大道)、棋盘洲综合保税区等总投资415.07亿元的14个重点项目列入省行动计划;狠抓重大项目的谋划争取,大冶大广山选矿厂尾矿库污染治理、中广山选矿厂尾矿库污染治理、雷山尾矿库污染防治、罗家山尾矿库闭库生态修复、阳新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工程等项目获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今年,我市将继续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按照全面修复、全线绿化、全域提升的思路,统筹推进“江湖山城路村”系统治理,稳步提升长江岸线生态功能,加快推进长江排口溯源整治、岸线修复治理、沿江环湖绿色廊道建设、道路景观提升、村庄环境整治。完成沿江可视范围内开山塘口修复治理,坚定不移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打造最美长江生态廊道。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新一轮“一河(湖)一策”保护治理方案,加快大冶湖、网湖、保安湖、三山湖等重点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 让“黄金水道”绽放“高颜值”,让一江清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