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生态环境部组织全国34名专业排查人员开始在黄石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入河排污口一头连着河流、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保护好长江水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统一安排,对经省无人机航测及解析,最终由生态环境部确定的疑似点、敏感点、历史点位共计502个点位进行人工核查。此次排查主要涉及黄石港区、西塞山区和阳新县,排查对象包括所有通过管、沟、渠、涵、闸、洞等各种方式直接向长江及主要支流排放的排水口。
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是长江生态修复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排查范围确定为长江经济带覆盖的沿江11省市。今年底前,分三批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本次排查工作涉及上海市、安徽省及湖北省。生态环境部在黄石开展的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计划在7至10天内完成。
我市高度重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印发了《黄石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生态环境部门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完成了资料整合,开展了技术培训,压实了工作责任。为配合做好排查工作,市政府组织相关县(市、区)、市直部门召开配合工作保障会,落实了各级各单位的“责任领导、联络员、协查员”名单,全力配合保障此次排查工作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