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访问黄石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无障碍阅读 | 加入收藏 | 地图导航

《楚天时报》绿色发展构筑生态黄石

来源:   时间:2015-12-23

▇数读生态黄石 "十二五"以来,黄石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连续7年达到310天以上;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长江黄石段水质保持在Ⅲ类水平,磁湖Ⅲ类水质达标率86.5%; 淘汰黄标车7445辆,发放环保标志55558个; 搬迁关停磁湖周边生猪养殖场20多家;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11大必备条件已全部达标,75%左右的创建指标已达标; 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6.09%,建成区树冠覆盖率达到37.88%,80%街道树冠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4㎡; 2个乡镇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2个乡镇、28个村分别获得了"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称号,18个乡镇、240个村分别获得了"市级生态乡镇"和"市级生态村"称号。 12月5日一大早,市民梅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图和一首诗。诗题为《登柯尔山公园偶得》--"昨夜约好早登山,屋外寒冷屋内暖。早起呼儿假不应,哭称美梦正连连。掀被穿衣揉睡眼,携妇将雏忙登攀。待到山巅瞰美景,精神抖擞尽开颜!"图为山上、城中景致,山上石阶蜿蜒,城中车水马龙,两相映衬,闹中取静的意境油然而出。 景美诗俏,好友们纷纷点赞,还有人顺带问路,梅先生悉心告知。实际上,柯尔山公园并未完工,但梅先生已上去过多次,因为离家近、可达性强且喜爱爬山,更因爱绿护绿的理念已入脑入心。 在黄石,因为曾经体味过"光灰"带来的窒息感,市民们更加珍惜和呵护环保。在过去的5年,绿色发展、生态黄石已成为黄石人民的共识。 烟囱倒下去绿树栽起来 2013年10月17日,黄石开发区大王镇上街村部分村民出现身体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武汉职业病防治医院检测后称:尿砷超标。 经过现场监测和调查,11月6日,黄石市环保局初步判断居民尿砷超标事件与事发地附近的冶炼企业排污行为有关。 11月10日,大王镇500多名群众集中上访,市委书记周先旺接见村民代表,听取村民心声,并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启动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切断污染源成为当务之急。11月11日下午3时40分,一声轰响,涉事企业湖北加利科技有限公司两座高炉"灰飞烟灭",该企业被永久性关停,生产设备被封存。 11月15日,黄石各级部门再次组织数百人力,对大王镇境内的金宝矿业、银源公司、莲花公司3个涉污冶炼企业共8座高炉实行了炸封,创黄石单日炸封"五小"涉污企业高炉之最。至此,黄石一周内炸封了10座高炉。 同时,黄石环保警察支队介入侦查。2014年12月25日,砷污染案6家被告单位、14名被告人公开受审;因选址失查、审批牟利、监管不力,7名官员不作为、乱作为被追责。 如今的大王镇,沿路栽满了绿树,一片片绿叶随风而动,充满了生机。 几千年的采矿经济,为黄石带来了繁华,也留下了巨大的生态赤字,包括400多个开山塘口、150多座尾矿库、几十万亩工矿废弃地和大面积湖泊污染。砷污染敲响了黄石的生态警钟,该事件后,黄石关闭"五小"企业367家,炸毁烟囱39根,拆除电力设施和生产设备3452台(套),直接减排二氧化硫1.5万吨、氮氧化物775吨、化学需氧量287吨,不同程度地削减了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排放量。同时,黄石市还完成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460家。 媒体评论称,肇始于黄石生态立市背景下的砷污染案件,凸显了公众对环境改善的强烈诉求,也印证了黄石绿色转型的紧迫形势,更检验了地方党委政府在公共事件处置中化危为机的执政能力,也彰显了黄石生态立市、依法治市的决心和力度。 执法硬起来公示牌竖起来 昨日清晨,在黄石儿童公园的柯爹爹特意跑到杭州东路与湖滨大道交叉处的大屏前,查看环境信息电子公示牌。 通过环境信息电子公示牌,新冶钢、西塞山电厂、黄石热电厂、华新黄石公司的烟尘污染物实时排放数据和相应的国家标准,都清楚地显示在屏幕上。 据了解,烟尘浓度数据是由安装在烟囱内部的环保在线监控系统监测得到的。过去,这些数据只有企业和省、市环保部门看得到,市民无法了解;现在,企业数据同步传输到环境信息电子公示牌,市民可以通过公示牌上显示的数据,了解排放物是否超标。 固定动态公示牌之外,一支"环境卫士"活跃在黄石的山水之中。2013年9月起,黄石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县两级环保警察队伍,建立了环保、公安、检察院、法院联合执法机制。 环保警察的设立,可谓给破坏污染环境者上了"紧箍咒"。黄石长江某货场噪音、粉尘污染严重,周边居民长期投诉,环保部门也多次责令整改甚至给予行政处罚,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去年1月,环保部门向环保警察支队提出协作要求后,支队迅速派出民警找到货车老板沟通,进行法律宣传教育。此后,货场全面停产整顿。 黄石市环保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环保部门处理环保违法时存在"四难":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控制难,环保警察支队成立后,黄石的环境污染案件接受刑事犯罪处罚,一举破解了以前环保部门行政处罚震慑力偏弱的尴尬局面。 记者获悉,环保警察的设立是在现有机制下的创新,以前环境保护只注重事前的审批,现在转换思维,把事中严密的监督和事后严厉的处罚相结合,在重点企业大门口设立环境信息电子公示牌,就是防止"阴阳排":白天达标排放、晚上冒黑烟,同时让数据真实与市民感官真实置于同一维度,杜绝公布假数据。 两年多来,环保警察先后侦破破坏环境领域刑事案件22起,刑事拘留58人,逮捕19人,移送起诉56人;新环保法实施后,先后侦破破坏环境领域刑事案件7起,刑事拘留7人,逮捕5人,移送起诉7人,环境执法威力明显提升。 全民动起来城市美起来 上周五,12月前半月黄石各地空气质量排名出炉,开发区、铁山区空气质量又靠后,而此前,两区分管负责人已被市政府约谈。 排名、约谈,已成为黄石市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手段。今年以来,黄石市每半月通报一次各县(市)区空气质量状况及排名,对连续两次排名后两位的有关县(市)区、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企业进行约谈。 为了改善区域大气质量,黄石对工地污染、道路扬尘、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等加大了治理力度。洒水降低PM10,在黄石已成为常态。 加大治气、治土、治水日常力度的同时,黄石抓生态建设的另一载体是"五城同创":争创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上述"国字号",不仅仅是一块招牌那么简单,重点和难点在于创建过程。它们都有一套严密的测评体系,对城市硬件建设和软实力有一套明确、系统的量化指标,类似于企业的"ISO900"标准。黄石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城市基础设施、生态欠账多,"五城同创"不仅是发展推手,更是转型抓手。 办园博会则成为黄石改善和展示生态美的另一个载体。从2013年的铁山园林花卉展览会,到2014年在大冶茗山举行的乡村园博会,再到今年在阳新城东新区举行的黄石市第二届园林博览会,令人流连。 对于环境保护、改善城市面貌,理解、支持并参与到其中的居民们越来越多。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打扫卫生、倡导环保和文明的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成为黄石靓丽的风景线。 因为参与,所以珍惜。一旦天气变好,在朋友圈里晒"黄石蓝"的人们也越来越多。 □楚天时报记者王焕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