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访问黄石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无障碍阅读 | 加入收藏 | 地图导航

科技赋能全域治理精准治气守护蓝天

来源:黄石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5-08-0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辖区大气环境质量,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黄石市西塞山区深入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创建工作。

高位统筹,构建高效协同治理体系

黄石市西塞山区委、区政府坚持高位推动、统筹推进、定期调度。原则上每月由分管副区长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调度会,对上月空气质量状况、突出问题整改进展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同时研究部署下月重点工作清单;召开专题会,分析研判空气质量形势,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同时为提升统筹协调效能,区污指办统筹跨部门复杂问题,对久拖不办的重点问题实施挂牌督办,并根据考核情况开展提醒约谈和问责。出台大气污染问题闭环响应机制和考核办法,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大气治理责任进一步压实,确保各项措施有效执行。区直各职能部门和镇街密切协同,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属地管理、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为深入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科技赋能,实现污染源头精细管控

黄石市西塞山区坚持科技赋能,实施精细化治理,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控水平。一是强化数据运用。依托专业化技术团队技术支撑,对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及全区微站点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研判小组密切关注空气质量数据变化,一旦发现国控站点数据异常波动,第一时间分析成因并形成预警预报,并及时进行管控。二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体系,有效提升了污染溯源的精准度。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黄石市西塞山区统筹调度微站、激光雷达、走航监测车、无人机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实现对区域内污染热点区域的快速锁定。在污染峰值时段,组织力量开展加密监测和巡飞,通过对特征污染物的精准捕捉,精准锁定污染“病灶”,为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有效管控提供了坚实支撑。三是强化日常调度。组建了大气污染防治巡查队伍,建立定时定点巡查制度。巡查小组每日对辖区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现场巡查,重点针对建筑工地、工业企业、餐饮油烟、汽修喷涂、露天焚烧等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污染源,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加密巡查频次。巡查中发现问题现场拍照取证,实时上传至专班办公室,并由专班办公室即时研判并分类交办,督促相关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形成闭环管理。通过科技赋能手段与人工巡查相结合方式,实现了对大气污染源的精细管控和动态清零,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有效支撑。

精准攻坚,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针对突出大气污染问题,黄石市西塞山区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攻坚,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一是建立清单化攻坚机制。每月制定大气攻坚重点工作清单,明确任务内容、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加强跟踪督办。今年以来,累计交办20余项重点攻坚任务,各项任务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如大气专班运转制度和闭环响应机制已出台实施,新增雾炮车购置申请已提交区政府审批,“四大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并对多家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等。二是聚焦突出问题整改。针对巡查和监测发现的反复性、顽固性问题,实行“一事一策”专项整治。例如,针对辖区某建筑工地项目多次出现扬尘问题,区城建部门加强监督巡查,实施联合约谈,深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六个100%”要求,确保降尘措施有效执行;针对市政工程施工扬尘问题,市、区两级密切联动,并建立联络员机制联动督办,在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推进的同时,全力降低建设过程中的扬尘污染;针对工业园区部分建设工地监管薄弱,由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工业园区对施工单位实施联合约谈,切实压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督促其落实有效管控措施。三是深入加强跨区域协同治理,主动对接黄石港区,建立联合研判和管控机制,对跨区域污染源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形成区域治污合力,协力推动区域性大气环境改善。通过上述精准攻坚举措,一批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截至2025年7月30日,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总体改善。PM2.5浓度改善幅度全省排名38,同比上升57位;PM10浓度改善幅度全省排名64,同比上升8位;NO2浓度改善幅度全省排名32,同比上升73位;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全省排名57,同比上升46位。下一步,黄石市西塞山区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统筹调度和科技支撑,深化精细治理和精准攻坚,巩固提升空气质量治理成效,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