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开出一张22万元的罚单,剑指开铁区某企业员工干扰在线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此次查处过程,充分彰显了生态环境执法的精准与严格。
事情源于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一次日常的在线监控系统巡查。执法人员在查看该企业污染物在线监控站房视频时,敏锐捕捉到异常情况:站房有人进出时,视频监控探头被故意摆动,且这种情况多次发生。进一步查看数据,发现夜间时段数据频繁出现不合常理的跳变,还在特定时段规律性地呈现达标现象。这些细微的异常,就像案件中的“蛛丝马迹”,让执法人员怀疑企业存在数据造假行为。
为了揭开真相,支队执法人员制定了周密的调查计划——采取夜间蹲点的方式固定证据。他们避开企业常规工作时段,趁着夜色在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站房附近隐蔽值守。在蹲守过程中,执法人员近距离观察,并实时比对在线数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抓拍到企业员工王某的违规操作。王某私自操作监控设备,故意向监测仪器注入清水稀释样本,还遮挡采样探头,妄图人为制造“达标”数据。执法人员用镜头完整记录下这些现场行为,形成了企业弄虚作假的“铁证”。
支队在锁定证据后,此案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由检察机关提起刑事诉讼,最终该企业责任人王某获刑1年1月。与此同时,检察机关通过行刑反向衔接,将此案移回黄石市生态环境局进行行政处罚,该企业也在支队督促下,积极履行了生态赔偿义务。
此次处罚如一记响亮警钟,清晰彰显了黄石市生态环境部门打击环境数据造假的坚定决心。在环保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任何弄虚作假的“小动作”都逃不过执法人员的“火眼金睛”。这一处罚案例,无疑是对所有企业的有力警示。企业应深刻认识到,严守环保法规是生存发展的底线,必须杜绝一切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要以积极、诚信的态度,自觉接受监管,主动履行环保责任,共同营造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