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访问黄石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无障碍阅读 | 加入收藏 | 地图导航

绿水青山带笑颜 绿色发展谋新篇 ——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来源:黄石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12-24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寒冬时节,东楚大地依然绿意动人。站在黄荆山上,黄石城区的美丽风景尽收眼底:绿水青山林海绵延,休闲广场绿意盎然,滔滔大江犹如玉带环绕,磁湖水面波光粼粼……这一幕幕赏心悦目的美景,凝聚着全市上下铆足功夫改善空气质量、下足力气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黄石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带来的巨大改变,让人为之一振。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一手抓生态环境建设、巩固扩大生态优势,一手抓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认真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守环保红线,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反向问责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大格局,多措并举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让生活环境变“美”、让产业结构变“轻”、让发展模式变“绿”,今日的黄石,正奏响着一曲绿色发展的恢弘乐章!

襟江怀湖 石勇/摄

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黄石正在变美

平静的湖面热闹了起来,清脆的鸟鸣划破天际。

每年冬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候鸟,跨越4000多公里,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到网湖湿地,在此越冬。体型庞大的鸿雁、嘴巴金灿灿的小天鹅、胖乎乎的豆雁、棕黄可爱的赤麻鸭、嘴巴像锅铲的白琵鹭……入冬以来,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迎来约8万只过冬候鸟,55种候鸟都是这里的“常客”。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这是对黄石好生态的礼赞。

不久前,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2020年度市州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结果的通报,我市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长江大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推进治水、治山、治气、治土,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6至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78.7%提升到89.9%,今年元至11月达到86%。2020年PM2.5等六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十三五”以来,我市被纳入国家和省水污染防治考核的国控断面、省控跨界断面和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都实现了Ⅲ类水质达标,达标率100%。特别是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对全省326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进行水质指数排名,阳新县王英水库库心断面进入前10名。黄石是国家六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全市污染地块安全率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全市共拆除112座非法码头,完成16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整治“散乱污”企业295家,长江岸线造林绿化面积800多亩;对237处开山塘口实施了生态修复治理。

成绩得益于“三个强化”!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定期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先后多次深入现场调研、督导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确保污染防治攻坚工作高位推进。我市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长江大保护工作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交办、统一督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实打实的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压紧压实。

强化法制保障,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法定职责;通过采取“执法检查、法规落实、调研督办”手段,我市水和大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十三五”考核目标,土壤综合治理进展顺利。同时,强化法律实施监督,进一步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目前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有2件,分别是《黄石市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和《黄石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加大资金保障,财政三年共投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资金近15亿元,用于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改善。

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黄石正变得越来越美。

湿地飞歌 费上来/摄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共护一江春水

寒冬时节,东楚大地净水澄碧、江河安澜。

朝阳下的三山湖畔,又出现了詹炼兵巡湖的身影。从打鱼人到养鱼人,再到守湖人,三山湖边许多像詹炼兵一样的村民,如今的身份在悄然改变。

护得好水润家园!市生态环境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三山湖水质为Ⅲ类,达到优良级别;从劣Ⅴ类水到Ⅲ类水,近5年来,三山湖完成了一次新生。

距离三山湖40多公里外的磁湖水面上,护湖人孙春生此刻带着工友们也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湖面巡查、垃圾打捞、护坡巡视……年复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日渐清亮的磁湖水。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磁湖水质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磁湖水质以Ⅳ类为主;2021年磁湖监测的三个县域经济考核点位(南半湖心、理工、鲇鱼墩),首次同时达到Ⅲ类水质。

有着“百湖之市”称号的黄石,长江干流全长79公里,再加上如同毛细血管和细胞的支流与湖泊,构成一个长江大生态。

“十三五”期间,我市长江风波港、大冶湖大冶湖闸、富水富池闸3个国控考核断面都达到了Ⅱ类。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与Ⅲ类水质相比,COD、氮氧化物等硬指标都有非常大的提升,这是我市落实水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改善,深入开展长江大保护,才换来了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三五”期间,我市做到内控和外控相结合,在“总量上做减法、措施上做加法”。在做减法上,严格落实重点水污染物总量减排,推进工业企业治理、散乱污企业关停、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规模化畜禽养殖治理和关停、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等减排工程。“十三五”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等重点水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13.0%和12.1%,超额完成省定考核目标任务(12%、12%),切实为全市加快推进绿色发展腾出生态容量。

在做加法上,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顶层设计,严格对照国家和省水污染防治方案各项要求,制定了《黄石市水污染防治方案》;实施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攻坚,聚焦工业企业、城镇生活等重点污染源,全市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与在线监控;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一级A提标改造,建成区10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完成“三区”划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稳步提升;全面完成长江、富水、王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共计32个环境问题的整治,完成22个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全力保障市民群众饮水安全。

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机制,对全市重点水体开展监督性监测,切实加强重点水体水质变化预警,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严格实施水污染防治考核,制定出台了《黄石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对全市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切实督促各辖区落实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主体责任。

黄石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开展秸秆禁烧执法行动

严监管、勤帮扶、优服务,守好生态底线

近日,黄石市生态环境局查处了一起委托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处置危险废物案。

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对某油桶销售店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店收购废油桶翻新后重新销售。除零散收购的外,部分废油桶来源于某企业。执法人员迅速对该企业进行调查,该企业将使用后的废油桶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出售,共计2.6吨。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对该企业处以罚款60万元,没收出售废油桶违法所得,同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成绩的背后,是一幅幅天蓝、山绿、水清的生动画面,是市委、市政府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奋力追求,也是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不忘初心的努力和坚守——

今年,我市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00余件,罚款金额2500万余元。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全省移动执法工作开展情况通报,黄石市今年元至11月份整体排名为全省第1名。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红珍说:“我们环保执法着重查处的是违法排污,打击的是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发现、查处、遏制这些违法排污的行为,就守不住绿水青山,守不住黄石优美的生态环境。”

而辩证来看,严格的环保执法并不会破坏营商环境,相反良好的营商环境更需要生态环境严格执法。事实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群众的居住环境将更好、黄石的自然资源再生能力将更强,绿水青山、法治清明的黄石,更将成为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生态之城!

市生态环境部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始终坚持“严格公平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坚持为守法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服务上做到有需要时有服务、无需要时不打扰。同时实施包容审慎,轻微不罚,明确对11项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实施不予处罚,今年,全市共对10家符合该清单情形的轻微违法行为实施了不予处罚;制定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将疫情防控类,污染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重点工程项目、重点领域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92家企业被纳入清单管理。

优化环评手续办理,建立报告单制度,实现一网通办全覆盖,减少手续办理周期,今年受理260个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总投资约479亿元,并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今年豁免环评约80余件,环评告知承诺49件,累计压减审查审批时间约245个工作日。积极送法入企,持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上门走访企业500多家;推进“双向挂职”共驻共建,抽调了9名优秀干部职工到企业挂职,充实企业基层环保力量,同时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市生态环境系统不同部门挂职,为企业职工进一步熟悉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企业更好履行环境保护社会义务。

市生态环境局启动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百日攻坚大会战

治污染、调结构、强协同,践行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印刻在头脑中,体现在行动上。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黄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张红珍说。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市生态环境局将再定目标、再树定力,继续发力突破。

一是污染减排,严把项目环评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布局和实施一批污染减排项目,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结构调整,推动传统有色、冶金等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化,严控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提升交通运输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达标使用。

三是质量改善,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严控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并增加碳汇,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园区有针对性地实施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减量排放,做好施工扬尘、汽车尾气、秸秆焚烧管控。

四是推进水环境治理,通过推动实施大冶湖磊山湖流域、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部分水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以点带面,统筹做好全市水环境治理和改善。

五是监察执法,强化监察执法能力建设,不断优化执法方式,确保执法能力与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环境违法手段相适应,通过精准、高效、规范的监察执法,坚决打击和遏制违法排污行为,倒逼企事业单位形成守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

张红珍表示,“十四五”期间,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此,我市系统、科学编制了《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起点,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为统领,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

为此,市生态环境局定下“十四五”时期目标:到2025年末,我市“一江两水三山多核”的生态格局会更加稳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碳排放强度将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只争朝夕的精神、干则必成的气概,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以新姿态奋进新时代、以新理念开创新业绩、以新作为谱写新篇章,开启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征程!

黄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勤学习、提能力、转作风,打造环保铁军

不行不至,不为不成!

打造一支生态环保铁军,助力黄石走出一条“经济富裕”与“生态优美”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部门扛责在肩、当仁不让!

市生态环境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自觉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学习生态环境部出台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力求促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同时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创新和探索攻坚战新思路和举措,加快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领悟“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利剑”作用,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强化生态红线空间管控,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管控各类入河排污口;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确保实现“长制久清”。

绿色是黄石的主色,从南至北“千山竞绿”;从东到西“万水皆清”,这要求环保人继续注重能力提升,为全市的好生态“保驾护航”。

市生态环境局明确,将提升监测能力,健全测管联动机制,确保测管双方在配合中做到问题、时间、区位、对象、措施“五个精准”,确保执法取证及时到位,监测数据真、准、全,监测报告形成过程合法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智慧环保在线监控等线上平台检查企业;发挥无人机在执法检查中的作用,提高执法效率;实施“电监控”试点,监控企业是否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建立干部职工基层服务考核机制,按照每人每月下沉服务时长不得少于10天要求,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保护环境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主责主业,我们必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全力抓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真正把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任务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张红珍表示,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强化作风建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执法效能、帮扶服务企业、促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帮扶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化斗争精神,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强化奉献精神,做到“心在一线、学在一线、干在一线”,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提升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

市民在2021年黄石市纪念“六五环境日”活动现场拍照留念

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怡……玉汝于成、功不唐捐,天朗气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碧水泛波,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随着一系列务实举措的推进,黄石正描绘出一幅绿水青山的靓丽画卷。

开展长江大保护、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站在“十四五”崭新的新起点,280万东楚儿女将继续携手同心,攻坚克难,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白云蓝天!(通讯员 刘莉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