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晴空万里。黄荆山草甸旅游打卡景点,绿草尚未褪去底色,便迎来了游玩的市民;长江边的牯牛洲上,亲子游的市民在岸边支起帐篷,一家人吃起了可口的中餐,香味在风中飘散开来;夏浴湖边的花果山上,迎来了参与农家乐的游人……
为何市民青睐西塞山区?得益于近年来该区推进长江大保护,打造绿色集约长江岸线,构筑绿色安全的山体屏障,凸显滨江环湖的生态文化魅力,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生态优先,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西塞山区背倚黄荆山,濒临长江和磁湖,因唐朝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而得名。
近年来,西塞山区委、区政府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建成繁荣宜居和谐的现代化特钢之城,奋力创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按照全市部署“碧水、绿岸、洁产、畅流”四大行动,该区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开展水系整治,按照“一水一策”要求,对长江、湖泊等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目前全区无“劣V类水”。区域内长江沿线31个违规入江排口全封堵,16家非法码头全拆除并复绿,146个入江入河排口溯源排查全覆盖,并在逐步进行整治验收。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督促西塞山电厂、大冶特钢超低排放改造,振华化学工程减排。全年优良天数率从2015年的66.3%提升至2022年的81.9%;2023年截至11月12日,该区空气优良率81.4%,全市5个国控点位排名第一,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完成辖区长江沿岸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振华化学投资1亿多元实行技改,排放不达标坚决不生产。华新水泥黄石分公司4、5号窑永久关停,完成“退城入园”。石磊山碎石厂、华迅碎石厂、上窑碎石厂等6家已关闭的露天开山塘口实施生态修复治理,目前全部披绿。城区排水基本上实现雨、污分流,长江非法排污口全部封堵,冶钢港等3条黑臭水体治理全部整改清零。
保护生态环境,打造“西塞样本”
西塞山区拥有21公里长的长江岸线。近年来,辖区16个非法码头全部关停并拆除,河口刘家坝角码头旧址已种上1200棵桂花树,打造成芳香迷人、绿树成荫的牯牛洲桂花园。2021年上窑江滩公园开园迎客,昔日污水横流的农贸市场变成一座灵秀惊艳的江滩公园。河口刘家大棚旁边的江滩,秋冬时节,江上露出大片滩涂,翠绿的水潭镶嵌其间,形成“翡翠湖”奇观。每年3月底,蓝天白云,草长莺飞,“翡翠湖”变身“大草原”,成为一年四季有不同景色的网红打卡地。
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对夏浴湖现状予以曝光。西塞山区委、区政府痛定思痛,下决心以夏浴湖周边为重点区域,打响全区系列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的“发令枪”。关停、拆除周边散乱污企业34家,腾退土地6万平方米,修复治理水域岸线9公里,改造环湖桃花景观林300亩等。该区通过实施夏浴湖流域综合治理,将自然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改造、传统文化保护等有机结合,夏浴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入选2022年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整改典型案例。
相邀夏浴湖,西塞看桃花。从去年开始,该区将夏浴湖作为乡村振兴“引爆点”,致力于都市城郊型田园综合体建设,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凉山村已连续举办两届“张志和桃花节”,日均接待游客数万人。
山清水秀,逐绿而行;安居乐业,向美而生。一幅幅壮美的生态文明画卷,正在西塞山区大地上徐徐展开。近年来,该区坚定践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围绕有关产业发展体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镇容村貌明显改善,新型都市田园综合体得到迅猛发展。
人若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西塞山区锲而不舍、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辖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理性消费、餐桌文明逐渐深入人心,绿色文明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习惯。
如今的西塞山区,现代化特钢之城尽显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