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访问黄石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无障碍阅读 | 加入收藏 | 地图导航

喜讯!黄石市“无废城市”建设经验入选省级优秀案例

来源:黄石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4-12-25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评选公布10个省级“无废城市”建设优秀案例,黄石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行业厂内+厂外双循环模式榜上有名。


近年来,黄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全省“无废城市”建设部署要求,围绕目标定位,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高起点谋划“无废城市”建设特色路径,推动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工程项目,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模式和创新做法,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一、机制引领,锚定高起点“无废城市”建设格局


一是构建科学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市长任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连续两年制定印发《黄石市“无废城市”建设考核办法》,将试点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市县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全域全方位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二是创设黄石特色的方案指标体系。聚焦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围绕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危险废物等五大方面提出54项重点任务、59项具体指标、50项任务清单、17项配套项目。创新性提出探索建立固体废物利用行业“厂内+厂外”双循环、钢铁行业“自产自消”、铬盐行业“干法解毒”等“黄石无废模式”,受到高度认可。三是建立拉条挂账的工作实施机制。按照“坚持职责法定、坚持全面覆盖、坚持职责明晰、坚持公开透明、坚持违法必究、坚持因地制宜”六个坚持的原则,梳理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协同增效的固体废物全品类全流程无缝衔接的责任体系。


二、三化协同,统筹多领域“无废城市”建设发力


一是做好技改加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布局“双碳”发展新赛道,发布《黄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传统产业(企业)技改提质、制造焕新。大冶有色投入7.8亿元绿色技改,煤耗等用能指标下降20%,含砷废渣产量下降80%以上,年增效超过1.2亿元。大冶特钢投入2.2亿元建设含铁含锌固废转底炉,年处理固废20万吨,实现含铁含锌固废零排放的同时,年产值达到1.1亿元。二是注重源头减量,提升行业含绿量。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落实梯度培育制度。截至目前,18家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工厂、7个产品获评国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园区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29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在7家企业开展水泥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提出40项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方案,投入资金2亿元,预计削减氮氧化物1439吨/天、二氧化硫100吨/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86吨/天,推动水泥行业提质增效。建设绿色矿山,创建国家级矿山9家、省级矿山7家(其中5家推荐纳入国家级),数量全省第二。三是提升利用能力,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发展。5月29日—31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在黄石联合主办钢渣综合利用系列标准宣贯会,推动钢渣资源和产业链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下陆区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做大做强“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金字招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537万吨/年,可匹配处置危险废物42类,循环经济产值突破120亿元。全市在产地下矿山23家,采用尾砂井下充填企业20家,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丰山铜矿实现尾砂100%充填。大冶市投资2069万元开展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实施面积20万亩,粪肥还田量24万吨;试点秸秆覆盖种植土豆,每亩可消耗秸秆2.5吨、生产土豆约4000斤、增收200元左右,有效提高秸秆利用水平。2023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1.2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47%。四是强化处置保障,筑牢固体废物处置防线。投资13亿元建设生活垃圾处置项目,处理能力1900吨/天,生活垃圾全域焚烧零填埋。危险废物处置能力8.27万吨/年,医疗废物处置能力7920吨/年,基本实现市域内能力总体匹配。2024年,无害化处理病死猪6.524万头、处置城镇污水污泥4.92万吨。


三、要素集聚,构建四轮驱动“无废城市”保障体系


一是突出制度为本。围绕黄石市钢铁、印制电路板和有色冶炼等重点支柱产业,制定《黄石市钢铁冶炼行业、印制电路板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技术指南(试行)》,出台固体废物领域首个市级地方标准《铜冶炼白烟尘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加强重点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提升依法治废水平。二是突出技术为要。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科技攻关,组织湖北理工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申报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获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不断提升固废处置技术研发实力。三是突出市场为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固废治理领域,在工业固废处置、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培育了大江环科、荆冶湘、楚鑫、培弘环保等一批龙头企业。全面推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落实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收4.59亿元。四是突出监管为盾。建立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简化管理单位和登记管理单位三张清单,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排查整治。对全市115家企业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经营单位达标率98.7%,产废单位达标率99.35%。


四、理念普及,营造多场景“无废文化”宣传阵地


一是开展主题宣讲。开设“绿满家园”环保小课堂,全市20余所学校以研学、比赛、游戏等方式,延伸环保课堂,累计参与人数2万余人。同时,开展“绿色邮政 绿动未来”、绿色快递进校园、进高校、进社区宣传活动,积极传播“绿色快递”知识。二是策划主题活动。结合节能宣传周、垃圾分类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融入“无废城市”元素同宣传、共策划,先后开展生态文化作品展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20余场,征集生态文化书画作品20余幅,环保手抄报200余幅,秸秆手工编织品260个,生态视频60个。进一步动员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共同推进无废黄石建设。三是传播无废理念。通过分类部署、重点谋划,在学校、工厂、医院、乡村、景区、加能站等领域广泛渗透无废理念,培育先进典型。今年4月,全省首座“无废加能站”在黄石诞生。6月5日,黄石以湖北省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为契机,精心策划举办“绿色引领 科技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展,全面展现黄石矿冶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工业绿色转型、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成效。拍摄的短视频《甜梦之城—黄石12小时》获评人民日报海外网“无废城市 中国故事”十佳短视频优秀案例。


黄石市将坚持高位推动、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系统施策,将“无废城市”建设融入各项重点工作一体推进,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提高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补齐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短板,落实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倡导“无废”生产生活方式,以“无废城市”建设持续引领城市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