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访问黄石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无障碍阅读 | 加入收藏 | 地图导航

“以生态补偿为策 守一湖碧水清波”主题访谈活动

来源:黄石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4-10-18 15:05

2024年10月17日,黄石市委宣传部联合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以生态补偿为策 守一湖碧水清波”主题访谈活动。聚焦黄石市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构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流域综合治理新格局。黄石市以水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大冶湖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为抓手,积极引导各县(市、区)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讲好黄石全域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

访谈一:目前大冶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凡后美  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近年来,我市以市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为试点,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制定了《大冶湖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案》,并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县域内流域生态横向生态补偿,全市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内容更加丰富、方式多样,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对全市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的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2021年,5月,我市组织大冶湖流域5个县市区签订了大冶湖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通过建立大冶湖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各辖区积极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实现大冶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河湖、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增强,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大冶湖水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大冶湖现有国控大冶湖闸和省控磊山湖心断面。近年来,大冶湖水质明显改善,国控大冶湖闸断面2018年水质为Ⅲ类,自2019年以来水质提升并保持在Ⅱ类;省控大冶湖磊山湖心断面十三五期间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自2021年以来水质提升并保持在Ⅲ类。

截至目前,大冶湖流域生态补偿水质断面监测数据显示,纳入生态补偿监测的24个断面(点)中,除1个断面因干涸未纳入统计外,23个断面中水质为Ⅱ类的断面8个,Ⅲ类的断面12个,Ⅳ类的断面3个,水质优良率为86.96%,与2023年同期相比水质整体改善明显。

(一)强化组织保障,构建高效机制。一是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大冶湖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案,每年开展一次大冶湖流域生态补偿核算考核,成立了由市财政局联合生态环境、发改、水利等部门牵头,相关县(市、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建、城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全面推进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工作。二是以市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为试点,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制定了《大冶湖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案》,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县域内流域生态横向生态补偿,全市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内容更加丰富、方式多样,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对全市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的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三是印发《黄石市2023年度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大冶湖等省控湖泊水质目标任务和措施,压实了各县(市、区)责任,为守牢流域水环境安全底线提供保障措施。

(二)科学设定标准,确保补偿合理。科学设置流域补偿水质核算基准,纳入考核的国控、省控断面,补偿基准不低于国家要求;市控断面以协议签订前的水质状况作为补偿基准。同时充分考虑大冶湖流域内各辖区生态环境现状、保护治理成本投入、水质改善的收益、下游经济承受能力、下泄水量保障等因素综合确定补偿标准,补偿资金金额每个辖区不低于300万元,全市每年生态补偿金不低于2700万元。今年,按照《大冶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从综合水环境质量、森林生态和用水总量控制三类因素,对大冶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进行了核算,经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水利和湖泊局组织专项论证后,联合印发了《关于执行2022年度大冶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核算分配方案情况的报告》。

(三)建立监测体系,统一评价标准。制定了《流域生态补偿监测考核办法》,建立了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明确水环境质量考核内容和标准,以辖区为考核单元,以乡镇为控制单元,监测点位做到全覆盖,依据流域范围和水系设置了24个水质监测考核断面,进一步厘清各辖区管理和治理责任,科学评价各辖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情况,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大冶湖流域的24个水质监测断面从2020年起开始监测,定期向相关辖区和部门通报水质监测情况。截至2024年7月,共发送水质通报30期。

(四)争取政策资金,加强水环境治理。以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加强流域内城镇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种植养殖污染源管控,确保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和提升改善。一是推进“两镇一区”污水厂管网收集工程,建设管网181.614km(其中一级干管34.934km,二级干管68.08km,三级支管及接户管78.6km),接户完成7407户,大王、太子两镇镇区范围内已做到应接尽接。二是实施磊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山南污水厂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等项目。项目总投资3.79亿元,获批中央生态环境资金超1亿元,通过入湖口水质净化工程、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净化等措施,促进大冶湖水质改善。山南、汪仁污水处理厂二期扩能工程全面投产运营,日处理能力达11万吨。三是有序推进红星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三期),完成尹家湖至红星湖补水泵站及管线施工、安装及调试;完成34万平方水下地形塑造(湖心取土覆盖种植区);完成34万平方沉水植物栽种,目前正在进行沉水植物的补种和生态浮岛的安装及绿植栽种,推流曝气机的电缆布线。四是大冶市编制了环大冶湖流域综合整治EOD项目方案,以尹家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红星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环大冶湖文化服务产业项目、大冶市智慧交通开发项目等四个子项目为依托,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

访谈二: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如何积极作为,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千里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铁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政协党组副书记

近年来,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始终以生态保护为灵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总体方针,集中力量开展水综合流域生态治理、推进电子产业污水治理、提升林家湖港等入河港渠水质工作,在推进长江大保护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继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多措并举推进大冶湖幸福河湖创建,为黄石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提供有力保障。

一、水综合流域生态治理,促大冶湖焕发活力

大冶湖是黄石的母亲湖,也是黄石市最大的通江湖泊。自西向东流经13个乡镇,属长江中下游南岸的一级支流。八十年代末到90年代,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冶湖生态严重恶化,水质急剧下降。为了让大冶湖逐渐恢复到自然状态,开铁区一是全面落实“河湖长”责任制,28名区级河湖长累计巡查河湖179人次,履职合格率100%,问题解决率100%。二是开展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相继实施了港渠治理、退垸还湖等水利项目,通过生态护坡、人工浮岛、水下种草水上种莲花和岸上种树等一系列治理措施,恢复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湖泊水质。三是持续组织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严厉查处非法填湖、筑堤、建房等违法行为。目前,大冶湖水质已从过去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水体标准。

二、推进电子产业污水治理,促减排降污

电子产业作为开发区·铁山区主打产业,污水排放量相对较大,为确保企业污水得到妥善处理,一是督促企业提标升级改造,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二是改造修复污水主干管网,确保污水应收尽收,目前已修复管网200余米、新建雨污水管道350米、污水井20座、全面清淤4.8公里;三是提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目前汪仁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从原3万吨达到6万吨,山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从原2.5万吨达到5万吨。目前已实现污水应收尽收,达标排放。

三、开展林家湖港整治,促入湖水质提升

2021年以前,林家湖港水质不达标问题被列入省级生态环境系统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问题,也被列入鄂南专员办、市污染防治指挥部、市生态环境局现场督查要求整改的反馈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各级领导批示精神,全面改善林家湖港入湖水质,开发区·铁山区痛定思痛,在深刻反思过去由各职能部门单位“头痛顾头、脚痛医脚”整治方式的基础上,作出了全面寻根溯源、全面精准施策、全面综合整治的决定。开发区·铁山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副市长、原党工委书记、原区委书记郭波和管委会主任、区长余文化亲自部署,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通过通报、督办等方式,强力组织实施。经过综合整治,林家湖港水质状况改善显著,水质检测数据显示,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和lV类之间。


二、

访谈三:近年来,大冶湖在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项目建设中做了哪些成效,更好地发挥大冶湖在长江大保护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王兴  东楚体育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为进一步加强大冶湖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充分发挥大冶湖在长江大保护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2016年东楚体育产业集团获准特许经营大冶湖以来,始终秉持“生态效益为先,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发展理念,矢志不渝地追求大冶湖绿色“生态梦”的实现。

在生态治理层面,集团从“生态养殖、环境恢复、湖区管控”三个方面紧抓大冶湖的生态保护工作。一是坚定推行生态养殖。自2018年起,在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下,集团深入贯彻“以渔净水、以渔洁水、以渔保水”的生态养殖理念,投放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功能性鱼苗,遵循“科学放养、适度捕捞”的原则,通过动态监测资源存量,严格把控捕捞数量,成功实现了生态水环境与渔业资源的健康循环发展。目前,大冶湖水产品种类已由原先的不足20种丰富至66种,水质亦由五类提升至三类,甚至在下游区域出现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野生鳜鱼、针鱼、银鱼、刀鱼(短颌鲚)等鱼类的生长繁衍迹象。二是着力开展环境恢复。针对湖泊水文特性,我集团与华中农业大学携手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恢复工程。常态化开展湖面保洁与垃圾打捞作业,年清理各类垃圾近1000吨,并定期开展残竹网片、水葫芦等专项清理行动。在奥体公园人工河两岸及园博园、兴隆咀等水域,我们栽种了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1000亩,以及睡莲、香蒲等浮叶挺水植物75亩,搭建了探索性景观浮床600平方米,使水生植被建群种类总数达到32种,新增20余种,恢复面积达到7000亩。同时,通过加强与市环保局及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每年对大冶湖进行20余次水质调查与采样分析,逐步构建起大冶湖水环境数据库,为水质提升与水环境改善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建立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管控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严格实施湖区管控。针对非法捕捞行为,集团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每年投入近300万元,组建了近百人的湖区安保管控队伍,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管理原则,对湖区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劝阻式管理。

在绿色发展项目建设层面,集团近年来集中力量对大冶湖的港道、河道、堤防、景观及水生态进行了全面提升与更新。一是在提升大冶湖管理水平方面,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大冶湖信息化服务中心,该中心集办公楼、专家工作站、水上公安工作点、服务大厅、防汛指挥中心、应急库房、厨房餐厅及应急宿舍于一体,预计将于2025年3月竣工。同时,我们还投资3.08亿元建设了大冶湖综合码头项目,该项目总面积达14488平方米,设有4个物资运输船泊位和40个抢险救援船泊位,具备指挥调度、货运、仓储、休息、救援及维修等多项功能,预计将于2025年7月完工。二是在增强大冶湖防洪排涝方面,对兴隆咀港、后背港进行了治理,对柏树咀港进行了清淤与堤防改造,并扩能了冶钢农场东、西泵站,以提高大冶湖的排涝能力。三是在宣传大冶湖和环保意识方面,集团不遗余力地提升大冶湖的“颜值”。我集团累计投资约4亿元,建设了大冶湖北岸生态廊道、生态护坡及亲水平台,将其打造成为自然保护地典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区及湖泊生态保护展示区,使大冶湖成为生态型山水样板。

当前,大冶湖治理与保护工作正处于关键攻坚阶段。集团将持之以恒、砥砺奋进,在全面达成保水质、保面积、保功能等基础目标之上,着重完善监测体系,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明晰生态功能定位,在科学利用进程中实现可持续性保护。让碧波粼粼的大冶湖化作维护优质生态系统的坚实纽带,让绿树葱茏的湖岸成为市民心驰神往的“诗意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