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访问黄石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无障碍阅读 | 加入收藏 | 地图导航

两会热线访谈

来源:黄石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4-01-18 15:00

2024年1月16日,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应邀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听东楚晚报“两会热线”,就市民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倾听市民心声,回答市民咨询,传递两会民意。

凡后美  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  蓬  黄石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

曾  艳  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

梁新云  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牵头负责人

沙  铭  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信访应急科副科长

周  琼  黄石市生态环境局信访办负责人



一、去年冬天以来,我们感觉黄石有好些天天空雾蒙蒙的,空气质量也不怎么好。请问黄石这种秋冬季节的雾霾天气是怎么形成的?生态环境局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市民朋友如何助力空气环境改善?

从2023年12月下旬开始,受河南、安徽一带区域传输、冬季高湿静稳不利气象条件和本地污染排放叠加影响,我市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空气污染过程,空气质量急剧恶化,形成雾霾,故天空看起来有些“雾蒙蒙、白茫茫”。开年有所好转,但1月7日到昨日,冷空气间歇期污染气团又南下,来来回回形成“拉锯战,对本地又形成传输污染。

为保障人民群众呼吸健康,我市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批准,先后分别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橙色预警,及时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媒体向公众发布空气污染形势变化情况和健康指引。期间,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压减本地污染物排放量,尽最大能力削弱空气污染影响。

但因我市重工业、传统工业占比较大,整体排放水平偏高,一旦遇到不利气象条件以及传输影响确实容易发生重污染天气。为切实改善大气环境治理,市委主要领导、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我市空气质量改善和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做出批示,要求分析原因,细化措施,采取切实有效办法扭转环境质量不佳形势。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决领导下,会同发改、经信、交通、住建、城管等多部门,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城市环境治理结构等“四个结构”为抓手,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一是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印发了臭氧污染攻坚方案、黄石市大气污染防治“三”+“六”行动计划、秋冬季专项行动方案等,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部门。定期召开季度大气环境质量形势分析和工作调度会议,健全夏季臭氧、秋冬颗粒物污染应对管控机制。二是推进重点行业末端治理。紧盯重点污染源监管清单,加大工业源排放监管力度。持续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水泥行业重污染天气绩效评定提标升级改造,加强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玻璃、铸造等行业深度治理,2023年完成405个大气治理项目,累计10家企业创建成为绩效分级B级及以上,重点行业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项目按B级及以上绩效企业(含绩效引领性)标准建设。三是加大移动源管控力度。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动落实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严格执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管理规定。四是加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标准和应对机制,优化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减排清单,健全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体系,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和省厅有关要求,全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推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移动源污染综合防治,落实扬尘污染防控,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在此呼吁,广大市民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新能源汽车等出行,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倡导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污染工序生产;交通运输部门加大公共交通运力保障,合理增加城市主干道的公共交通工具的营运频次和营运时间。


二、前些日子,大冶湖开始冬捕,我也去买了几条鲜鱼,在现场的时候感觉现在大冶湖的水质变好了很多,黄石襟江怀湖,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请问去年以来我市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2023年,黄石市印发《2023年度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的通知》,统筹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湖泊水质提升攻坚,研究制定大冶湖、三山湖、保安湖水质提升攻坚方案,加强流域内城镇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种植养殖污染源管控;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实施水质监测预警;实施一批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保安湖水生植被修复工程、磊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网湖下司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累计投入2.1232亿元。实施长江排污口排查整治,共计排查确定排污口507个,完成整治487个。建立流域联防联治,深化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鄂州市签订《高桥河跨市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完善大冶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考核机制,推进了大冶湖入湖港渠水质提升改善。严守水环境安全底线,黄石市2023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市11个省控以上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0.9%,超年考核目标任务(81.8%)。其中,5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Ⅱ类,长江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无劣Ⅴ类断面。


三、近年来黄石的天越来越蓝,湖水越来越清了,生态环境部门在环境执法这块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为黄石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2023年,黄石市始终坚持以环境执法大练兵为抓手,狠抓环境监管执法,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提升。去年全市共立案251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212件,其中,查处饮用水源地违法案件1件,自然保护地违法案件1件,入江排污口溯源违法排污案件2件,限产整治1件,查封扣押4件,移送行政拘留16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两打”案件5件。涉气违法99件,涉水违法20件, 环评或建设项目违法26件,有奖举报6件,先后发布了13批次162个案例。

去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完善执法机制、压实环保责任、创新方法举措,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实战练兵,执法技能不断增强。去年10月,我市获得全省环境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团体二等奖、个人比武一等奖及二等奖、优秀领队奖等荣誉。

二是完善和创新执法机制。结合执法大练兵目标任务,制定完善了交叉执法、执法机构AB角、执法陪检监督员、执法队员“背户口”、以案说法、执法评比、执法任务催办交办等11项工作机制。

三是优化执法方式,执法更有温度。去年对360余家企业进行“送法入企”,开展执法帮扶70余次,举办学法培训12场,发放普法手册两千余册,对首次违法、违法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企业进行了轻微不罚,免罚金额达280余万元。同时,对纳入正面清单的排污单位开展非现场检查,实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多种举措让执法既体现力度也注重了温度。

四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求269家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履行环保主体责任承诺书》,公开有奖举报公告牌近700张,80余家企业制订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夯实了企业环保主体责任。

2024年,我们将持续保持“严的主基调”,紧紧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继续在“三打”执法专项、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建设项目验收弄虚作假、新法新领域新职能、非现场监管、涉水涉气专项执法、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重点排污单位监管上强力推进,对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为落实好2024年重点执法工作,将推行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十大举措,即完善执法绩效考评制度、实战比武机制、执法陪检监督员制度;建立执法专家“工作室”制度、行刑衔接工作机制、督导检查机制、执法大练兵“一盘棋”调度联动机制、“AB角”互补及交叉执法机制、包保督导秸秆禁烧管控机制、夜查及突出问题包保督导工作机制。


四、生态环境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我们遇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后,有哪些渠道可以进行举报投诉?

一是来电。遇紧急环境问题,可拨打黄石市生态环境局政务值班电话0714-6303070(24小时),进行实时调度;一般性环境问题,可拨打12345市长热线(24小时)或拨打黄石市生态环境局信访办电话0714-6373028(工作日)进行投诉举报。

二是来信来访。邮寄地址为黄石市生态环境局信访办(黄石市下陆区团城山街道办事处苏州路26号)黄石市生态环境局接信、接访后将于2个月内做出调查处理意见。

三是网络平台。

1、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平台(http://jubao.mee.gov.cn/netreport/netreport/index)

2、湖北省智慧信访大厅(https://wsxf.xinfang.gov.cn/)

3、黄石市生态环境局领导信箱。

以上均可从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官网或链接进入。投诉信息录入成功后,投诉人将于2个月内收到调查处理意见。

四是“12369环保举报”公众号。投诉信息录入成功后,投诉人将于2个月内收到调查处理意见。

咨询电话:黄石市生态环境局信访办电话0714-6373028(工作日)


五、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黄石市榜上有名。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三大模式”的建立让黄石市“无废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2024年,黄石市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还会有哪些举措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黄石市将统筹考虑固体废物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在推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方面取得明显实效,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黄石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是夯实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压实部门责任,制定《黄石市2024年“无废城市”建设考核办法》,深化月报送、季通报、年考核的管理机制。畅通联络机制,通过召开推进会,掌握工作情况、听取工作建议、密切部门联系、发挥部门合力,将“无废城市”建设融入各项工作一体推进,形成政府牵头抓总、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是聚焦短板,提升保障能力。强化财力保障。争取上级资金与引入社会资本并举,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落地。培育市场主体。以“五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在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开铁区、新港园区培育发展1000 吨以上市场主体40个,拓宽高值利用方式,健全秸秆利用体系。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大冶有色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下陆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不同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园内企业之间错位发展、相互协作。探索省市毗邻区域合作模式,主动对接周边城市,进一步拓展循环经济重点企业经营范围,助力我市循环经济在现有规模上做精做优做强。

三是紧盯重点,谋划亮点特色。紧盯重点行业。以PCB行业为麻雀,开展退锡废液循环再生贵金属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示范。深挖退锡废液等高价值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空间和市场,推动PCB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紧盯重点产业。以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为切口,推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领跑者”行动计划。按照“领跑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原则,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绩效评估,鼓励优质设施做大做强,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盯重点领域。在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培育秸秆利用市场主体、健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等方面提炼经验做法,形成经验成果。

四是联动发力,打造宣传品牌。部门联动开展“无废细胞”创建。继续在学校、工厂、矿区、酒店、医院、乡村、景区等行业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工作,夯实创建成效,打造示范样本。结对共建激发无废细胞活力。在已创成的21个无废细胞里开展共建活动,丰富创建形式,巩固创建成果。团队协作制作精良宣传产品。聘请优秀团队制作无废主题创意产品、拍摄成效总结宣传片,扩大无废理念覆盖面,提高“无废城市”建设普及率、参与率、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