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湖北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等4家单位向全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测站、环科院、社会检测机构和运维机构公开征求了关于《电化学储能电站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地方环境标准的意见,截至2025年5月11日,共收到16家单位的63条反馈意见和建议(有4家单位无意见),编制组进行逐条研究和答复处理并根据意见对标准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其中采纳54条、未采纳9条,采纳/原则性采纳率为86%)。具体反馈意见及采纳情况见下表。
序号 | 标准章条号 | 意见内容 | 提出单位/个人 | 处理结果 | 备注 |
1 | 2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建议补充“GB/T 42318 电化学储能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导则”、“DL/T 5861 电化学储能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吉增宝 | 部分采纳,本标准未引用GB/T 42318内容。 | |
2 | 5 | “基本规定”中-关于选址的相关内容,建议补充“满足GB/T42318相关规定”。 |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吉增宝 | 未采纳,GB/T 42318未对电化学储能电站选址提出明确技术要求。 | |
3 | 3.1 | “3.1 电化学储能电站”定义中建议可参照《电力储能基本术语》(DL/T 2528-2022)中定义适当完善。“采用电化学储能介质的储能电站,主要包括采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铅酸(炭)电池作为储能元件,可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储能电站。” |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吉增宝 | 已修改 | |
4 | 4 | “4 基本规定”部分建议新增一条“电化学储能电站配套建设的升压站及相关线路环保要求应满足HJ 1113及相关规定要求”。 |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吉增宝 | 已修改 | |
5 | 6.7.4 | “6.7.4 鼓励电化学储能电站设置消防废水处理设施,消防废水经处理后可站内回用或达标外排;无处理设施的,应清运至污水处理厂。”针对可能存在含铅等重金属污水,建议采取密闭设施清运至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 |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吉增宝 | 已修改 | |
6 | 6.1.1 | “6.1.1”中,关于设计要求补充“满足DL/T 5861相关要求”。DL/T 5861-2023《电化学储能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对初步设计中环保篇章提出具体要求。近两年电化学储能电站相关的国标、行标发布较多,建议本标准中相关内容与最近发布的标准衔接下。 |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吉增宝 | 已修改 | |
7 | 6 | 电化学储能站的电解液、废铅酸电池均对环境有害,且电解液泄漏对土壤、地下水也会产生影响,建议增加对土壤、地下水的保护要求。 | 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杨勇 | 已修改 | |
8 | 6.2.2 | 6.2.2中“合理总平面布置”建议改为合理规划总平面布置。 | 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杨勇 | 已修改 | |
9 | 6.3 | 6.3章节“声环境敏感目标”建议改为声环境保护目标,与章节3中的术语和定义保持一致。 | 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杨勇 | 已修改 | |
10 | 7.7 | 7.7 环境监测章节“施工过程中按照GB 16297、GB 12523 对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开展监测,监测频次应能覆盖土建、结构施工阶段。”实际工作中不好落实,建议改为“储能电站周围50m范围内有建筑物集中区的,施工过程中可按照----”。 | 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杨勇 | 已修改 | |
11 | 2 | 建议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HJ16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叶凌云 | 已修改 | |
12 | 3.2 | 建议3.2 环境敏感区中删除“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封闭及半封闭海域”。理由是该标准为湖北省地标,湖北省不会涉及海域相关内容。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叶凌云 | 已修改 | |
13 | 6.2.1 | 建议6.2.1处于城市建成区中声环境功能区划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宜采用户内布置型式,其进出线宜采取电缆进出线方式。修改为6.2.1处于城市建成区中声环境功能区划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其进出线宜采取电缆进出线方式。理由是《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提升措施(试行)》(国网设备部2021年5月)曾提出:铅酸(炭)电池、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布局不受户内户外限制;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储能设备区域应采用全户外布局。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叶凌云 | 已修改 | |
14 | 6.7.2 | 建议6.7.2补充消防废水收集池容积计算方法。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叶凌云 | 已修改 | |
15 | 6.7.7 | 建议6.7.7充分考虑电化学储能电站站区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敏感性及地下水污染状况,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防渗工程设计方案。修改为6.7.7充分考虑电化学储能电站站区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敏感性及地下水污染状况,结合HJ160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防渗工程设计方案。理由是环境风险防控考虑了泄露事故,建议站区参考HJ610进行地下水分区防渗,以保护地下水和土壤。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叶凌云 | 已修改 | |
16 | 9 | 建议9服务期满章节中补充要求,电化学储能电站在建设前及退役后站区均应设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对比,以此评估场地是否受到污染。理由是电化学储能电站泄露等事故也可能是隐蔽的,其累积效应不容忽视,而不是仅在发生风险事故后开展土壤环境风险评估。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叶凌云 | 已修改 | |
17 | 5.2 | 化学储能电站一般是新能源升压站配套建设,而新能源升压站一般是建设在农村地区,而现在农村地区的变电站一般是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电化学储能电站一般只能建在工业区或仓储物流区域,这将电化学储能电站的选址造成很大的困难。 | 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刘玲 | 未采纳,本标准规定有明确声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域,应避免在0类、1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电化学储能电站。 | |
18 | 5.1 | 相对于变电站来说,储能电站的出线火灾等爆炸事故概率较高,建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也禁止建设。 | 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刘玲 | 未采纳,本标准规定对于位于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或排水可汇入饮用水水源地表水体的电化学储能电站,站内应考虑设置消防废水收集池,或设置防止消防废水进入外环境水体的切断系统,避免消防废水影响敏感环境水体。 | |
19 | 8.4.2 | 对于储能电站,电池舱、PCS舱还存在大量的含乙二醇冷却液,是否也要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置? | 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刘玲 | 已修改 | |
20 | 6.3.1、6.3.2 | 6.3.1条及6.3.2条中的“声环境敏感目标”统一改为““声环境保护目标”。 | 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刘玲 | 已修改 | |
21 | 6 | 电化学储能站的电解液、废铅酸电池均对环境有害,且电解液泄漏对土壤、地下水也会产生影响,建议增加对土壤、地下水的保护要求。 | 黄冈市辐射环境管理中心/孙凌 | 已修改 | |
22 | 6.2.2 | 6.2.2中“合理总平面布置”建议改为合理规划总平面布置。 | 黄冈市辐射环境管理中心/孙凌 | 已修改 | |
23 | 6.3 | 6.3章节“声环境敏感目标”建议改为声环境保护目标,与章节3中的术语和定义保持一致。 | 黄冈市辐射环境管理中心/孙凌 | 已修改 | |
24 | 1 | 建议标准适用范围明确功率低于500kW的储能电站是否参照执行。 | 武汉市生态环境安全中心 | 已修改 | |
25 | 5 |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用范围可能涉及商业、工业区等,建议在选址中提出独立布置等要求。 | 武汉市生态环境安全中心 | 部分采纳,本项目适用范围为集中式储能电站。 | |
26 | 3 | 术语定义中建议补充正文中出现的液流电池、PCS舱、储能点等术语解释。 | 武汉市生态环境安全中心 | 部分采纳,“储能点”已删除。 | |
27 | 6.7.1 | 6.7.1“储能变流器配套变压器宜选用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具有高功率密度优势,功率较大的集中式储能电站宜采用此类变压器。建议细化相应要求。 | 武汉市生态环境安全中心 | 已修改 | |
28 | 2 | 原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建议增加电磁环境相关标准。同时建议删除GB 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因为该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和填埋场的选址、建设、运行、封场、土地复垦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明确说明不适用于采用库房、包装工具(罐、桶、包装袋等)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过程的污染控制。 |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许阳 | 已修改 | |
29 | 4.2 | 原文4.2中“电化学储能电站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单位应当将环境保护设施纳入施工合同,保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进度和资金,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时组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建议修改为:电化学储能电站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单位应当将环境保护设施纳入施工合同,保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进度和资金,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时组织实施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提出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许阳 | 已修改 | |
30 | 6.6.2 | 原文6.6.2中“废液流电池电解液、废铅酸(炭)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应做好废液流电池电解液、废铅酸(炭)电池批次更换计划,提前联系相应危废处置单位”,建议修改为:提前联系具有相应经营许可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或利用单位。 |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许阳 | 已修改 | |
31 | 6.7 | 原文6.7环境风险管控中,建议增加:对具有自燃风险的锂离子电池电池仓采用独立封闭式阻燃设计。 |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许阳 | 已修改 | |
32 | 7.1.3 | 7.1.3中“加强施工过程环境管理,对施工人员开展环境保护培训,严格控制施工影响范围,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建议改为:加强施工过程环境管理,对施工人员开展环境保护培训,明确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严格控制施工影响范围,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许阳 | 已修改 | |
33 | 7.3.2 | 7.3.2中“电化学储能电站施工期宜优先修建围墙或采取围挡措施,利用围挡设施遮挡降低对周边环境噪声的影响,保证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满足GB 12523”,建议改为:电化学储能电站施工期宜优先修建围墙或采取围挡措施,利用围挡设施遮挡降低对周边环境噪声的影响,保证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满足GB 12523的要求。 |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许阳 | 已修改 | |
34 | 8.5.4 | 原文8.5.4的风险防范中,因启用通风系统火势会导致火势越来越大,无法控制,建议采用窒息灭火法灭火。 |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许阳 | 未采纳,根据国家能源局《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版)》(国能发安全〔2023〕22号),设置联动启动事故通风系统。 | |
35 | 8 | 建议增加运营期,特别是火灾事故下大气污染的控制措施。另外,项目选址中建议提出大气污染的敏感目标。 |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许阳 | 已修改 | |
36 | 2 | 规范性引用文件应补充GB 870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周兵 | 已修改 | |
37 | 5.1 | 5.1中“避让国家公园 …… 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修改为”避让国家公园 …… 自然遗产地、一级和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并删除最后一句”确实无法避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应避让一级、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周兵 | 已修改 | |
38 | 5 | 5 选址中建议增加一条,“尽量避免环境敏感目标集中或较多的区域”。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周兵 | 已修改 | |
39 | 6.2、6.2.1 | 6.2电磁环境保护,电站厂界电磁环境应满足GB 8702要求。6.2.1中户内布置相关内容宜放入6.3声环境保护中。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周兵 | 已修改 | |
40 | 6.3.1 | 6.3.1“对于声源上无法根治的噪声,应采用隔声、吸声、消声、防振、减振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排放噪声和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分别满足GB 12348和GB 3096要求”修改为“酌情采用隔声、吸声、消声、防振、减振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满足GB 12348要求,同时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满足GB 3096要求”。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周兵 | 已修改 | |
41 | 6.6 | 6.6 固体废物处置,建议增加废旧电池在站内暂存时限要求。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周兵 | 已修改 | |
42 | 8.2 | 8.2电磁环境保护和8.3声环境保护,建议删除环境保护目标的定期监测要求,原因为“敏感目标的多频次的监测可能引起群众恐慌,诱发环境纠纷”。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周兵 | 已修改 | |
43 | 6.7 | 因电化学储能电站内存在因电解液泄漏、变压器油泄漏、酸液储罐破裂以及危险废物管理不当等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风险,建议在设计阶段6.7环境风险防控章节对厂区补充分区防渗设计要求。理由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明确提出了“分区防渗”,要求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将厂区划分为不同防渗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针对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规定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如双层防渗结构),并明确防渗层的性能指标。 |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文朝志 | 已修改 | |
44 | 6.7.2 | 建议将6.7.2中“消防废水收集池”的说法与6.7.2中“事故水池”的说法统一,便于后期规范使用。 |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文朝志 | 已修改 | |
45 | 8.6 | 建议在运行阶段8.6环境监测章节补充定期开展土壤监测的要求(五年或十年),便于及时发现污染,切断污染。 |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文朝志 | 已修改 | |
46 | 1 | “1 适用范围”建议考虑是否可以以接入电网电压等级描述。 |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张雨成 | 未采纳,适用范围与《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 51048-2014)保持一致。 | |
47 | 2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建议补充《电磁环境控制限值》、《通风机噪声限值》以及后文涉及的相关引用文件。 |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张雨成 | 已修改 | |
48 | 3.1 | 3.1 建议补充双向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变电工程等与污染源强相关的储能电站概念以及所有概念名词的英文。 |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张雨成 | 部分采纳,本标准不涉及电池管理系统、变电工程等概念。 | |
49 | 5.2 | 5.2 建议删掉1类声环境功能区。 |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张雨成 | 未采纳,本标准规定有明确声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域,应避免在0类、1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电化学储能电站。 | |
50 | 6.2.1 | 6.2.1 城市建成区储能电站一般可能都是火电厂配套建设,户内布置的可能性很小,可能难以落实,建议斟酌。 |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张雨成 | 已修改 | |
51 | 6.3.2 | 6.3.2 建议对储能变流器集装箱冷却的轴流风机、集成液冷机组的噪声源强的噪声水平提出要求。 |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张雨成 | 已修改 | |
52 | 6.3.4 | 6.3.4 建议补充储能电站内升压站工程的声环境防治要求。 |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张雨成 | 未采纳,升压站声环境防治措施以《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为准。 | |
53 | 6.4.3 | 6.4.3 站内有绿化容易有老鼠,破坏电池集装箱内的线路,可能引发环境风险,建议斟酌提法。 |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张雨成 | 已修改 | |
54 | 8.4.3 | 8.4.3 一般可能以整舱型式运送,建议斟酌采取有效包装的提法是否合适。 |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张雨成 | 未采纳,“有效包装”出自《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6年第82号)。 | |
55 | 6.7.6 | 6.7.6 中“酸液流槽”表述修改为“电解液流槽”,“酸液事故储存池”表述修改为:“电解液事故储存池”,理由是“液流电池技术种类多,部分以碱性、中性电解液正在发展,用酸液表示不够全面”。 | 中广核(湖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徐超 | 已修改 | |
56 | 1 | 适用范围 建议:明确是否适用于分布式储能系统(如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 理由:当前标准针对“功率≥500kW且容量≥500kWh”的电站,但分布式储能规模可能更小,需说明是否豁免或另行规定。 | 武汉大学/郭江华 | 已修改 | |
57 | 3 | 术语定义 建议:补充“梯次利用电池”的定义及环保要求。 理由: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在储能领域日益普遍,需明确其是否适用本标准及特殊管理要求。 | 武汉大学/郭江华 | 未采纳,根据国家能源局《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版)》(国能发安全〔2023〕22号),“中大型储能电站应选用技术成熟、安全性能高的电池,审慎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本标准暂不考虑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 |
58 | 5 | 选址要求 建议:增加对相关敏感区(如:城市人口密集区)等选址的要求。 理由:储能电站若靠近居民区,火灾风险可能引发公众抗议,需优先规避高密度居住区。 | 武汉大学/郭江华 | 已修改 | |
59 | 6 | 设计环节 建议:1.消防设计:强制要求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配置全氟已酮等或细水雾灭火系统,并明确事故水池容量计算细则。 2.防渗要求:补充电池舱底部防渗层的具体技术指标(如渗透系数≤1×10-12cm/s)。 理由:现有条款较笼统,需细化以增强可操作性。 | 武汉大学/郭江华 | 部分采纳,消防设计以《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GB/T 42288-2022)为准。 | |
60 | 8 | 运行管理 建议:废电池追溯部分应强制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覆盖生产、运行、退役环节。 理由:被动监测和人工台账易疏漏,数字化监管更高效。 | 武汉大学/郭江华 | 已修改 | |
61 | 8.5 | 环境风险应急 建议:明确电解液泄漏、火灾等事故的“1小时报告”时限及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如吸附材料、中和剂)。 理由:现有预案要求未细化时效性,可能延误处置。 | 武汉大学/郭江华 | 已修改 | |
62 | 9 | 服务期满 建议:要求退役场地土壤检测必须包括重金属(如镍、钴)和有机污染物(如电解液溶剂)。 理由:现行标准仅提“风险评估”,未明确关键检测指标。 | 武汉大学/郭江华 | 已修改 | |
63 | 5 | 其他 建议:增加“公众参与”的相关要求。如:要求选址阶段公示环境影响及防护措施,或举行听证/论证等。 理由:减少邻避效应,提升社会接受度。 | 武汉大学/郭江华 | 已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