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8年9月印发的《铁山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到2020年,铁山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到90%,生活垃圾回收率达20%,建立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铁山整合社会资源,采取“政府部门引导+专业公司运营+基层组织联动+全民动员参与”的运营模式。2018年10月,铁山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苏州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伏泰公司)在铁山开展垃圾分类运营。目前,铁山辖区内14个社区共设置了630处垃圾分类收集点,平均每个社区有50~70处。
3月8日,在铁山建设路社区的人流集中路段,伏泰公司志愿者王敬琻正和两名同事站在绿色的帐篷下,边对纸袋、铁罐进行称重、录入积分,边借机向小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不远处,由5台垃圾分类收集箱和1台积分兑换机组成的智能回收设备依次排开,成为建设路社区的一道新风景。除了将杀虫剂、电子垃圾、废旧灯泡等有害垃圾投入红色的有害垃圾收集箱,居民还可以选择将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分门别类投入蓝色的回收箱,从而获得1分到几十分不等的积分。取得的积分,随时可以在旁边的智能发袋兑换一体机上进行查询,并换取餐巾纸、肥皂、牙膏、垃圾袋等生活用品。扔点垃圾还能换东西?这种模式从去年年底开始,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在了铁山的各个小区之内。目前1个积分相当于1分钱,而兑换机商品的价格基本都等同或者低于超市价格,从而使居民从垃圾分类中获取实实在在的福利。
垃圾分类也要从娃娃抓起,在铁山已经成为共识。该区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以点带面,以学生带动家庭,逐步深化师生、家长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意识,从而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目标。易拉罐和牛奶盒制成的小汽车,一次性筷子圈成的置物罐。孩子变身“巧工匠”,将分门别类的垃圾制作成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在铁山三小,通过举办专题课堂、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和舞台剧,垃圾分类的新风尚已经在校内蔚然成风。该校学生们还自发排演了一部情景剧,放在校门口的大屏幕进行播放,从而对学生、家长乃至路过的行人进行宣传教育。
在铁山区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伏泰公司通过易腐垃圾处置设备,对收集上来的瓜果、蔬菜、肉类等易腐餐厨垃圾进行24小时发酵,从而产生适合园林绿化使用的有机肥料,将垃圾变废为宝。如果居民在源头分类时投放准确率较高的话,企业就能减少分拣员,从而降低成本。铁山区也最终能够实现“全民参与,分类准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