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下午,下陆火车站前的工地上,挖掘机伸展巨臂吊装钢板桩,400多米长的港渠正在加紧修建。
下陆火车站前后都是居民区,居民区下方的老下陆港,连接紧邻磁湖湿地公园的彭家堑港。此前,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同时流进老下陆港,雨污混流影响附近水体水质和团城山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能。
“现在开挖的工作面深4米,将在里面建设新的排水通道,成为下陆火车站片区的主港渠,这条港渠未来还会连接彭家堑港。”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负责人陈功壮说,一条新的排污管网也在同步建设,改造后将形成雨水、污水不同的排放系统,还能解决老下陆港因位于居民区建筑下方而难以检修的难题,降低内涝发生的风险。
这条正在修建的港渠,正是下陆区为完善城市基础管网,实施的团城山片区厂网河湖一体化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部分。该项目主要对团城山片区环磁湖排口上游周边小区、企事业单位内管网混错接点改造,以及对广州路、苏州路等部分市政排水管网进一步改造完善和现状管渠清淤疏浚。
“已经完成110个居民小区和单位内的管网混错接改造,剩下约60个小区的工程,计划年底前全面完工。”下陆区建设局城建办负责人张冬华介绍,将在团城山片区缺少污水管网的12个自然湾修建和完善管网设施。“借助技术手段‘体检’,侦测到主次干道内一、二级管网出现塌陷、破损、淤泥淤积等情况,针对这些管网还将进行改造和替换。”张冬华说。
项目影响范围大,实施周期长。下陆区高度重视项目推进,街道、社区和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该区建设局科学制定施工计划,严格按照治理水环境流程,实施水质检测、全面排查,严把工程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同时引进“非开挖修复技术”等先进工艺,减轻施工给小区周边居民带来的影响。
“去年有六七次居民反映管道堵了和下大雨渍水这些问题。今年实施这个项目以后,没有居民再来反映类似的情况。”青龙山社区黄棉小区是个老旧小区,每当污水满溢至地面,小区党支部书记陈梦莎总要前往居民家中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小区5栋的情况尤为严重。去年,陈梦莎和社区工作人员先后3次联系疏通公司前来检修,却被告知该栋居民楼旁的污水管道出现坍塌,若用高压水枪疏通将破坏整个管道,最后都不了了之。
“以前到了下雨天,居民楼地下满溢出来的很多是黑色的污水。现在渍水少多了,即使有少量的也是干净的水。”陈梦莎没想到的是,项目在小区开挖作业时,发现一些自来水管道出现破损,经过街道和社区协调,将它们进行了修复改造。“这个项目在小区新建了地下管网,居民类似问题的投诉没了,真是解决了我们的‘老大难’问题。”陈梦莎开心地说。
项目实施带来的另一项改变,或许一些居民感受不到。污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浓度过低,会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陈功壮提供的检测数据显示,黄棉小区施工改造前雨污合流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污水排口雨天COD为135mg/L,施工后污水排口雨天COD为359mg/L,通过改造实现了该小区污水的提质增效。
为减少城市渍涝,今年,下陆区城管部门在该区实施了管网提升改造工程,截至目前排水管网改造已完成40.2公里,港涵完成9.1公里,白马路与广州路交会口、发展大道车管所附近等路段出现渍水的情况明显减少。
“项目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预计明年4月全面收尾。”张冬华表示,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团城山和老下陆片区推进雨污分流,将持续加强基础性民生工程建设,未来计划在新下陆片区实施相关项目,确保下陆区“地下生命线”高效畅通,助力黄石水环境治理和长江大保护。

